2010-04-30 00:00:00 作者:明艳 徐炜 杨晓莉 来源:今日高邮
在城南经济新区渠南村有这样一位好心人,4年来,他每个月都抽出一天的时间,帮助儿童福利院的100多名孤残“儿童”理发,随叫随到,从来没有落下过一天,而且不计任何回报。他的名字叫杨志明。近日,他又一次来到儿童福利院义务理发,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4年的无私奉献
当记者来到市儿童福利院看见杨志明时,他正帮着一名孤残儿童理发,只见他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拿着梳子,一边梳一边剪,有条不紊。“6点钟不到,杨师傅就来到这里,一到这里就开始忙着为我们的孤残儿童们理发,已经两个多小时了,没有休息一下,早饭还没有来得及吃,买来的包子放在那已经冷了。”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张德云指着屋内桌子上的包子对记者说道。此时,正在理发的孤残儿童突然摇晃着头脑,不肯配合,见此情况,杨志明立即放下手中的剪刀,和他交流起来,耐心地安抚着,过了一会儿,等这位孤残儿童不再吵闹时,杨志明又拿起剪刀为他理起发来。
同样在儿童福利院工作的吴桂芳说:“我在儿童福利院工作10多年了,从没有遇见过像杨师傅这样的好心人,不仅义务为我们孤残“儿童”们理发,还不嫌累、有耐心。”
据了解,目前,市儿童福利院共有100多名孤残“儿童”,最大的已经60多岁,最小的只有几个月,因为他们都不是健全的人,所以不管他们的年龄大小,我们都称他们为“儿童”。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起居是件不容易的事,其中,帮助他们理发、洗澡就更不容易了。张德云告诉记者,以前,临近为“儿童”们洗澡的日子时,工作人员就开始为他们四处寻找理发师,因为在这里理发很累,而且还需要耐心,因此不少人都不愿意来,有时候即便花钱请来了理发师傅,服务态度也不怎么好,有的甚至剪两下就作罢。特别是到逢年过节时,请理发师就更难了。
“自从杨师傅来了后,我们再不用为找不到理发师为‘儿童’们理发而苦恼。每个月,一到‘儿童’洗澡的时间,我们就给杨师傅打电话,第二天一大早,他就会赶来,风雨无阻,4年来没有落下过一天,逢年过节时,哪怕他生意再忙,也都是随叫随到,没有任何的怨言。因为他的服务态度好,对待‘儿童’们又有耐心,我们这的‘儿童’对他也都有了份特殊的情感,每次一看见他来,‘儿童’们都非常高兴,甚至都能自觉地排好队等待着理发,不再像以往那样又打又闹。”张德云说。
在现场,记者看见,每当杨志明中途休息时,都有 “儿童”为他搬椅子,拉着他坐下。当记者问这些“儿童”为什么要搬椅子给杨师傅坐时,他们说“他是好人”。
助人为乐是件开心的事情
4年来的无私奉献,4年来的执着坚持,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普通的理发师能够做到这一切?在采访中,杨志明说:“作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能够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为他们理发对于我来说只是少挣了一点钱,但我从中得到的快乐却是无法用钱买到的。”
杨志明今年43岁,1984年初中毕业后就到上海学习理发,1987年回到高邮,1994年又到上海工作,一直到2007年才再次回到高邮,在武安中学附近开了一家理发店,从此以理发为生。
杨志明告诉记者,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小的时候,就想过长大以后一定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市儿童福利院经常为找不到理发师为孤残“儿童”们理发而发愁,自己正好从事理发生意,于是便主动与儿童福利院负责人取得联系,表示愿意义务帮助孤残“儿童”们理发。杨志明说,记得刚开始为“儿童”们理发时,半天下来,感觉真的很累,因为这些“儿童”不同于常人,为他们理发不仅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还要投入很大的精力,有时遇到不听话的还要“连哄带骗”,还有一些“儿童”因为身体原因,不能起床,为他们理发时只能半跪在地上。即便这样,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通过这4年时间的相处,他与这些“儿童”已经有了感情,他们已经成为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杨志明说,自己的这一做法曾让很多人感到不解,这其中包括自己的妻子、孩子以及身边的朋友,他们都曾劝他放弃。一些不明白其中缘由的人甚至议论他不是为名就是为利,但他都不为所动。这几年来,他的做法已经渐渐地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小女儿,今年读高二的她不仅自己会定期为这些“儿童”送些生活必需品,还带动她身边的同学一起来帮助这些“儿童”。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杨志明积极要求入党,今年已经是他第二次申请入党。他说,成为一名党员是他毕生最大的心愿,也是他这一生最大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