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1 00:00:00 作者:综合 来源:今日高邮
——小康高邮“千人邮城一日游”活动之一
七号大巴车的群众代表在通湖大桥上参观我市城区的变化。 郭玉梅 摄
部分群众代表在感受小康高邮的面貌后,热切地交谈。 王林山 摄
生活在高邮,我们幸福、自豪
10日上午10点50分左右,当“千人邮城一日游”的大巴缓缓驶向城南经济新区的新区大道时,3号车厢里显得异常热闹,因为这一车的市民几乎全来自城南经济新区,提起新区的变化,大伙七嘴八舌的炸开了锅。而当天,城南经济新区也作为见证小康高邮的参观点之一,大伙儿心里更是有说不出的自豪。
望着车窗外的新区,蚕种场学校的教师俞长贵激动地告诉记者:“高邮变化真是太大啦,随处可见高楼耸立、柏油马路纵横交错,绿化覆盖率也是逐年递增,不仅如此,人的精神面貌也改变了,各个脸上其乐融融。”俞长贵说:“就拿我们城南新区来说吧,大家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了,衣着入时毫不逊于城里人,平均年收入都在1.5万元左右。”现在,俞长贵早已从教师岗位退休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在他看来,幸福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接过俞长贵的话茬,邻座的谢德高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讲到:“以前这里都是烂泥路,一到下雨天连自行车都骑不了,现在好了,特别是近五年来,新区到处都是水泥路,是花的海洋,正应了那句‘要致富先修路’,如今我们都是穿着皮鞋逛马路,家里用的是自来水,兜里揣的是手机,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啦。”
车辆驶近瑞和阳光城小区,车内不少市民也来了兴趣,原来不少人都已在这里定居。大伙儿都说,瑞和阳光城是高邮小区的典范,不仅管理规范化,而且小区内景色宜人,而近年来,像这样的优质小区在我市也是层出不穷。退休教师王歧凤就深有感触,从早年居住在临泽镇的瓦房里,到现在的步康花苑,老人说:“每月的退休金能拿3000多元,和子女们在一起安享晚年,生在高邮,我们感觉幸福、自豪。” 姚静
喜气洋洋“唱”小康
“通湖大桥真漂亮,喜气洋洋真欢乐,高邮市长多费心,通湖大桥造得好……”还未踏出大巴车门,一阵清脆的歌声就吸引众多市民涌向通湖大桥的桥面,原来,一名刚下大巴的市民看见通湖大桥的美景,抑制不住内心激动即兴演唱起来。这一唱,市民里三层、外三层将她包围起来,称赞声不断。
唱歌的人叫吕红梅,今年63岁,家住高沙园。吕红梅告诉记者,她天生就喜欢唱歌,看见什么唱什么。“通湖大桥造得好啊,凝聚了我们市领导的多少心血啊,我一跨上这大桥,忍不住就想唱上几句。”她告诉记者,这些词都是她即兴想出来的,调子也是随口编出来的,唱得是开心,唱得是感觉。
吕红梅说,知道要参加“千人邮城一日游”的活动后,心里就十分激动,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委、市政府的民心工程建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高邮越建越美,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姚静
共创小康新生活
10日上午,小康高邮“千人邮城一日游”活动正式启动,活动持续3天,全市近千名各级群众代表在3天的时间里感受家乡面貌的变化,亲身体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记者也随同参观人员一起登上观光大巴,活动的志愿者向车内每位参观人员都发放了一本《共创小康新生活》的手册,大家坐下来后都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记者也翻开了宣传手册,上面详细地印有我市今年以及今后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工作的指导思想,手册上还展示了全面小康的相关知识,“原来全面小康有4大类18项25个指标,说实话,以前我还真的不知道小康原来这么讲究!”记者身后的一名谢先生笑着说道。
“我原本以为小康就是吃喝不愁,穿好住好,生活幸福快乐。”看完宣传手册的王先生和身旁的人在一块儿交流时说:“现在我是知道了,全面小康的核心内涵包括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小康不是你、我、他几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城市人民需要共同努力的事业!”
“总是说小康、道小康,可我以前真的不知道全面小康有这么多的内容!这次活动很有意义,让我们一起了解了什么才是小康,感受到我们城市的新面貌,我也有信心去参与到小康高邮的建设中去。不久后,我相信我们一定会一同走进小康!”参观人员徐先生这样说。
来自城南新区的一名群众代表俞先生说:“全面小康是一种幸福,是一份向往,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参与,共同创造这小康新生活!” 王道
8位高中生志愿者话小康
“小康就是老百姓都能住上楼房,小康就是吃好的、穿好的,小康就是父母都有一个好身体、一份好工作,小康就是将来能够找份好工作……”“千人邮城一日游”活动中的8名高中生志愿者在谈及对小康的认识时这样说道。
朱雅、陆玉婷、姜雨、周平、徐蕾、乔玲、王静、管云分别是1号至8号大巴车上的志愿者,她们同时也是市职教中心2008级南航财会班的8名普通学生。在采访中,管云告诉记者,她认为小康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都好,不愁吃、不愁穿,老百姓都能住楼房,农村人都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她说:“爸爸在乡下承包了近百亩鱼塘已有10年的时间,听爸爸讲每年鱼塘的纯收入有10多万元,家里没有农田,爷爷奶奶身体很好,平时和老年人在一起打打小牌,妈妈每天就是负责一家人的起居生活。今年初,爸爸又在高邮买了新房,主要是为了方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王静是汉留镇人,在采访中,她告诉记者,从小自己一直在乡下读书,平时只有等到放长假才能随父母进城游玩,自从来到高邮城里读高中后,每到周末都会和同学上街逛逛,自己对高邮也有了更多、更深的印象,现在的高邮比以前大多了,也比以前美多了。王静说,如今农村和城市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自己家和左右邻居们住的都是楼房,做饭有电饭煲、煤气灶,夏天洗澡有太阳能热水器,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已经普及到很多普通老百姓家里。
朱雅和乔玲都是高邮人,她们说,从小就在高邮城里长大,亲眼见证了邮城的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年,邮城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这词来形容。徐蕾是卸甲人,她说:“能够成为‘千人邮城一日游’活动的志愿者,我感到非常高兴,在服务过程中,自己随着参观人员把邮城好好地浏览了一遍,通过这次活动,使自己对高邮城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高邮的变化很大,高邮老百姓的生活很好、很幸福。我相信,随着高邮经济的越来越好,高邮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会越来越小康。” 晓莉
小康高邮千人游有感 于长金
参加千人一日游
千言万语涌心头
邮城变化美如画
各项事业竞风流
高楼大厦拔地起
花草树木绿油油
桥梁道路四处通
古迹景点处处有
城市建设速度快
鸟语花香环境优
感知小康新生活
共享幸福新高邮
同心同德跟党走
决战小康创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