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1 00:00:00 作者:杨勇 任仁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市委书记丁一等市领导亲切看望慰问了我市少年儿童和辛勤耕耘的“园丁”。在市实验幼儿园,孩子们利用纽扣、毛线等材质制作的邮票(品)引起了市领导的关注,并得到了高度评价。
日前,记者随同文献集邮研究会常务理事、市集邮协会秘书长杨勇赴实验幼儿园采访,果然被那里浓厚的邮文化氛围所感染。
《福运晶晶》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实验幼儿园开展的“走近古驿站——参观邮政局——欣赏邮票(品)——制作邮票(品)——评点自制邮票(品)”系列活动,已被省教育厅列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幼儿园园长柏正兰告诉记者,她们的教育指导思想就是要借助我市是“中国集邮之乡”这一独特的优势,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的情感,并从中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兴趣,提高他们动手、独立思考的能力。
实验幼儿园内的走廊和教室内张贴的宣传画和幼儿们自制的卡通画,都与邮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连接。不仅如此,幼儿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还用硬纸板制作了信箱(筒),摆放在走廊上,让幼儿们直接感受邮文化中的“邮政文化”。
《小邮筒》
《渔夫》
一名老师介绍说,信箱做好后,为了让它“真”的发挥作用,他们在幼儿当中开展了“我给宇航员叔叔写封信”的活动,让孩子们从小立下宏图大志,让他们的理想飞向蓝天,去探寻人类未知的世界。
“信”放进了“信箱”,又是怎么“飞”到“宇航员叔叔”那里的呢?于是他们又带领孩子们参观“现代邮政”。现代邮政是通过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运载信件的。那么,古代又是怎么邮递信函的呢?老师们又带领孩子们参观盂城驿,由此让他们直观而形象地认知邮驿文化。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感受到实验幼儿园的集邮文化活动“中规中矩”。孩子们或制作、或绘画的邮票不再是“邮票画”,而是名副其实的“邮票”。邮票中的“铭记”、“志号”、“国别”、“面值”、“图案”、“齿孔”等要素都含有。
《鹅》
《黑便士》
在孩子和老师制作的“邮票”中,有许多质材也引起了记者的关注。有的是用旧毛线制作的,如《春江水暖鸭先知》、《黑便士》;有用纽扣制作的《福运晶晶》;有用陶泥制作的《渔夫》;还有用布的边角料制作的《白鹅》、《小狗狗》等。教室内、走廊里陈列、张贴的这些邮票(品)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通过采访,记者认为,实验幼儿园邮文化活动能够开展得如此丰富多彩,内涵充实丰满,一是得益于幼儿园领导制订了科学可行的教研规划。另外一点,是幼儿园有名市集邮协会骨干——市集邮协会会刊《盂城邮花》编委左荣庆老师。
高邮是“中国集邮之乡”,今年又在争创“集邮文化先进城市”。实验幼儿园成功地开展邮文化活动的经验,给大家以启迪,值得普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