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4 00:00:00 作者:陆业斌 来源:今日高邮
“采有机葡萄,品自酿美酒,吃放养生禽,住农家小屋,享美好时光,度休闲人生。”日前,记者在界首镇连标葡萄专业合作社采访时,合作社负责人曹连标信心百倍地表示,要将连标葡萄园打造成扬州市乃至全省一流生态葡萄园。
曹连标,何许人也?界首镇曹塘村农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创业,栽果树,种葡萄,他的人生极富传奇色彩,人称“葡萄大王”。
穷则思变,垦荒种桃梨
上世纪70年代,曹连标和全国所有农民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忙一年,生活仍然很贫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犹如一夜春风,吹得农村大地“千树万树梨花开”。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曹连标家也分得了责任田,温饱终于得到解决。尽管如此,曹连标手头上还是十分窘迫,口袋里无钱,还是脱不开一个“穷”字。争强好胜的他,总是做着发家致富的美梦。
机会终于来了。1984年,村里有23亩无人肯种的荒地对外发包,曹连标求富心切,没有跟家人商量,就报名竞标,获得了经营权。当年9月份,便与村里签订承包合同。拿了土地,曹连标如获至宝,盘算着种植桃啊、梨啊等果树。他和妻子卷起铺盖、支起窝棚,吃住在田头,开沟、锄草、挖渠、平地……夫妻俩辛勤劳作,将一块荒地整理得棱角分明。看着一排排果树苗,夫妻俩憧憬着丰收的未来。谁知,挂果的第一年,一种叫做桃树螟虫的害虫导致快要上市的桃子布满了虫斑,结果桃子拿到市场上低价销售也很少有人问津。曹连标估算了一下,当年损失1万多元。这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
出师不利,并没有击垮曹连标。他意识到,光有一股干事的激情不行,还要有干好事情的本领——技术。为此,从第二年起,曹连标先后订阅了《中国果树》、《新农民》、《江苏农业科技报》、《果树科学》等30多种报刊杂志,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同时,他还参加了中国农民函授大学和扬州市第四期果树培训班的学习,被评为中级农艺师,并于1991年荣获高邮市二级果树技术人才的称号。由于掌握了一定的果树种植技术,曹连标果园的水果品质一年比一年好,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夫妻俩开始享受着丰产、丰收的喜悦。
调整结构,“葡萄大王”美名扬
曹连标虽说只是个农民,但他却能及时抓住市场热点,果断调整生产经营策略。1990年,曹连标果园的桃树到了高产期,梨树也进入了初果期。当时,桃梨销路不错,价位也可以,亩年纯效益1000元左右。然而,曹连标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惊人之举,先后于1990年和1994年砍掉了全家精心呵护了多年的13亩梨树和10亩桃树,改栽前景看似较好但技术难以掌握的葡萄。此举不仅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而且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
采访中,曹连标告诉记者:“凡事不破不立。当时,我的疯狂之举不是无缘无故的,通过书刊中刊载的信息和对上海、河南等地的市场调研,大路货的桃梨迟早要被淘汰,而市场上的新品种葡萄十分抢手,效益比普通桃梨高得多,市场前景广阔,所以认定了葡萄种植这条路。”于是,他到处拜师学艺,学习钻研葡萄栽培技术,被苏州农校和上海葡萄研究所有关专家、教授收为“关门弟子”,取得了“真经”。功夫不负有心人。曹连标种植葡萄的第二年就初见成效,第三年大获丰收,亩产值5000多元。他不但收回了投资成本,而且大大地赚了一笔。
曹连标种植葡萄成功了。成功的背后,是曹连标不断钻研,始终站在葡萄种植的前沿,牢牢把握市场主动权。为了拉长葡萄上市时间,提高效益,他从1996年开始通过人工促控技术,在一棵藤上生产二茬葡萄,早茬可提前上市10多天,晚茬可延长上市10多天,抓住了一个又一个别人不曾想到的市场空白点。自种植葡萄以来,他先后种植过巨峰、龙莹、京亚、京优、京超、藤稔等近20个品种,并贮备了欧亚杂交系列的无核白鸡心、非红等多个品种。他说:“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由于曹连标种葡萄历练成“精”,被业内誉为“葡萄大王”。名气大了,登门求经的种植户络绎不绝,他总是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传。只要他人有需,他一求百应。甘垛柏林庄园就是在他的技术支撑下,规模逐年扩大,成为我市现代高效农业重点园区。曹连标的付出,也得到社会的认可,他先后获得扬州市劳动模范称号、被选为高邮市政协委员。他目前是中国葡萄协会理事、江苏省葡萄协会常务理事。中央、省、市媒体多次报道过他的事迹。
与时俱进,打造一流生态园
历经20多年的创业,曹连标开始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人生,以实际行动让“葡萄大王”的美誉名不虚传。
2008年11月3日,在喧天的鞭炮声中,集种植、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注册资金500万元的连标葡萄园正式开工建设。在开工仪式上,曹连标信誓旦旦地表示,三年内建成扬州市一流的生态葡萄园。
日前,记者采访时看到,200多亩的葡萄园初具规模。近百名园工在忙着各自的农活,套袋的套袋,治虫的治虫,除草的除草,施肥的施肥……望着一串串快要成熟的葡萄,曹连标高兴地告诉记者:“再过几天,葡萄就要陆续上市了,目前合作社正紧锣密鼓地忙着7月份的开园仪式,届时,让更多的人目睹葡萄园芳容,体验农家乐。”
记者在葡萄园采访,发现许多“独特”之处。架下养禽:草鸡和鹅在葡萄架下散养,鸡追逐吃虫,鹅悠哉吃青草,这些家禽供来园的游客选择,现捉现宰现烹现食;黄豆发酵肥田:用发酵后的黄豆做肥料,每年施用两次,增加葡萄着色度、糖份、色香味,让游客吃上品质好的葡萄;现代设施栽培:全园滴灌、全园套袋、全园棚盖,节水、防污染,生产纯绿色有机葡萄;硬化亮化:每个生产小区都由水泥路连接,园内安装了20多万元的LED、音响、草坪灯,入园如进公园;建垂钓休闲中心。摘葡萄、钓活鱼、吃农家菜、住农家屋,游客们可尽享田园生活。
前不久,中国葡萄协会秘书长晁天疾来合作社考察时,认为连标葡萄园起点高、建设快、效果好,档次堪称全国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