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6 00:00:00 作者:张晓晖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近日,我市百岁老人的榜单上又添了一个名字——张玲。然而,与许多百岁老人不同的是,她是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老人。生于1911年的她,给人的感觉并不是饱经风霜,相反,老人面色红润,神态安详。带着好奇,记者走进老人家里进行了采访。
名门小姐坚强面对生活
1911年,张玲出生于高邮城一个书香门第,其祖父曾任宋庆龄的秘书。张玲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女师毕业后,由父母做主远嫁上海。由于没有感情基础,张玲婚后生活并不幸福,思想先进的她毅然离婚,独自带着两个女儿回到高邮娘家生活。
那个时代,一个女性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寄居在娘家,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张玲从来没有向命运屈服过。1947年,张玲正式参加工作,在实验小学(原东方红小学)任教。虽然出生在名门,从未受过苦,但她特别能吃苦,亲身经历了邮城的两次解放,承担过护校和护堤的任务。
“从小我们就知道,母亲特别坚强。”采访中,张玲的小女儿宋道臻告诉记者,高邮城经历过两次解放,1946年和1948年,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高邮许多人都忙着到外地去逃命,母亲两次都没有走,而是留在学校里护校,并凭着自己的智慧一次次化险为夷,使自己得以生存下来。
“在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母亲全靠一双脚走。”据宋道臻介绍,老人年轻时体质特别好,走路很快。1954年高邮发大水,她就靠一双脚,每天跑到五里坝等运河堤上,与男同志们一起运送沙包,“那年正好我小学毕业,她都没顾上。”
“虽然我们小时侯过得十分艰苦,但是母亲从来不叫苦,还一直教育我们不要跟别人比,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宋道臻说,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她和姐姐宋慧珍也一直都把名利看得十分淡泊。
教育艺术之家
“应该说,我们走上教师岗位,多多少少受了姥姥的影响。”在福建省工程学院任教的张玲的大外孙李牧告诉记者,他的姐姐李梅、妹妹李放都是教师,而他的母亲宋慧珍也曾经当过老师。
此次,李牧他们带着儿女随母亲宋慧珍等一大家人从福建特地赶回高邮,为老人祝寿。他说,他们虽然没在姥姥身边长大,但是每次到高邮探亲,都能感受到老人大家闺秀的气息。“不管什么时候看到姥姥,她总是荣辱不惊,她是一个值得尊重的老人!”
宋道臻一家则是艺术之家:宋道臻本人原是电影院的一名美工,在电影海报、美术字及国画方面都相当有造诣;宋道臻的两个子女从事节目主持、策划工作。“这些都是受老太的影响。”宋道臻笑着告诉记者,老太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习字、读古诗。1987年,她还代表高邮参加江苏省妇女书法大赛并获奖。
心态好爱食素
如今虽已百岁高龄,但张玲面色红润,除了耳朵有点聋外,眼睛、头脑都非常好,从外表看,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位百岁老人。当记者问及张老太的长寿之道时,一直在身边照料她的二女儿宋道臻说:“到目前为止,母亲生活能够自理,与她每天读古诗、习字修身养性分不开。”
“母亲的心态特别好,几十年来,我都没有发现母亲为什么事情想不开过。”宋道臻告诉记者,为了照顾母亲,1983年她从西安调回高邮工作,当时母亲仍寄住在亲戚家的房子里,后来亲戚家拆迁,老太一时没有居住地,但是她仍然没有丝毫的心烦,自己找房子租住,并且还是按部就班每天习字。“97岁时,母亲还每天写几张纸的毛笔字,每天睡觉前都要背诵古诗词。”
“除了天生没脾气之外,母亲特别喜欢吃素菜,对荤菜兴趣不大。”宋道臻还补充说,以前母亲每天都要到楼下转转,直到去年摔了一跤才不怎么下楼活动,但身体依然硬朗。“母亲自年轻时就爱干活,闲不住,现在每天还做做家务,前段时间还帮助别人包粽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