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5 00:00:00 作者:唐素梅 袁慧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创业是艰辛的,从学徒工到行政总厨,再到现在身价过百万的牛扒连锁店老板,本文的主人公王 清与大多数创业者一样,在创业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曲折,但他始终坚持,终于迎来事业成功的曙光。
坐在自己的牛扒连锁店内,王 清自豪地告诉记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财富梦想,尽管当时已经有了一份年收入10万元的工作,但是那曾经压抑在心中“自己出来做事”的念头却变得更加强烈。古语有云“三十而立”,2008年,王 清每天都做着思想斗争,一边是老板的极力挽留和家人的反对,一边是自己的理想。王 清很清楚,如果自己不创业,那就一辈子给别人打工。最终,妻子的鼓励和支持促使他毅然迈出了创业的步伐。
决定创业后,王 清随即递交了辞职信,并开始着手准备开店的第一步——选址。虽然长年在外,但割不断的故乡情结还是让王 清首先回到家乡考察,然而他未能如愿。随后,东台、海门、盐城等省内10多个地方都留下了王 清忙碌的身影,在奔波半个多月后,他选择了泰兴。
好的店址是生意红火的要素之一。尽管初秋的太阳依旧炙热,但每天中午11点到下午1点,晚上5点到10点,王 清都会出现在泰兴人流量相对较大的街头,观察市民的消费走向。在最终选好地址,并投入60万元开始装修560平方米的牛扒餐厅时,老天跟王 清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牛扒店门前的交通要道开始塌陷,塌了修,修了塌,等店铺装修好了,路面还没好。
生意总是要做下去的,尽管门前的道路依旧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王 清的牛扒餐厅还是于2008年11月正式开业了。开业后的营业状况一如王 清开始所担心的,由于道路难行,不少到这条路上来消费的车辆都绕道了,餐厅每天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计。
既然不能改变现实,那就勇敢面对。王 清将妻子从家乡接到泰兴帮忙,同时发挥自己的特长,亲自下橱。在生意相对清淡的时候,妻子在店里经营,王 清则到各大健身馆、美容院、歌舞厅等场所推销自己的牛扒。同时,他还与当地慈善部门合作,定期邀请弱势群体免费品尝。就这样,在路面维修的大半年里,王 清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将餐厅的营业额从最初的每天1000元左右慢慢稳定到现在的每天6000元左右。
创业路上,没有人知道自己下一步还会面临什么困难,但王 清坚信:风雨之后总能见彩虹。他坦言,在最难的时候他没有放弃,除了自己的坚持,更离不开妻子的支持,是她让自己一直坚定目标走了过来。如今,泰兴的牛扒城已经步入轨道,最高一天收入达3万元。
一直想在家乡发展的王 清随时关注着家乡的市场变化,今年初,在得知城区一家餐饮店要转让后,他随即赶回家乡了解具体情况,并筹划在高邮开分店。从真正接手到开业,高邮牛扒餐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王 清并没有觉得时间太快,相对于最初创业时所经历的种种,他笑称自己这次是早有“预谋”,因为回乡创业是他一直不变的梦想。
王 清是个实在人,他认为太大太远的目标对自己来说不太现实,短期目标更能体现自己的得失。高邮牛扒店刚开业不久,王 清的淮阴连锁店也开始进行选址考察,他一脸谦虚地表示,如果两个月后能顺利开业,自己五年内开三家西部牛扒连锁店的梦想有望提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