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高邮距“国家生态市”还有多远?

2010-08-05 00:00:00    作者:殷朝刚 苏进 陈荣    来源:今日高邮

创成国家生态市,不仅是高邮城市的荣耀,更是老百姓的福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2011年底确保创成国家生态市。对照“国家生态市”的考核指标,高邮距创成“生态市”还有哪些差距?3日,记者采访了市环保局局长陆鹏海。

据介绍,“生态市”创建5个基本条件,我市有4个基本条件达标,未达标的是:全市必须有80%的乡镇达到“全国生态镇”考核标准并获命名;22项小项考核指标中有9项未达到创建要求,其中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集中处理率、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关键性指标,与国家生态市考核标准相比差距较大。

全国生态镇创建“门槛”高难度大

据了解,目前我市创“国家生态镇”(以前提法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仅有菱塘回族乡获得命名,周巷、车逻、卸甲、天山4乡镇只通过验收。对照创建要求,我市至少要有16个乡镇创成国家生态镇,才能达80%的考核指标。

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更名为国家生态镇创建后,创建的标准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今后要创建”全国生态乡镇“,必须先创成省级生态镇一年以上,并且乡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要达到90%以上,乡镇所辖行政村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而我市离这样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要创成80%以上“国家生态镇”难度较大。与此同时,对正在申报或已通过考核验收的乡镇,国家加大了抽查的力度,对弄虚作假、有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的将取消地方当年所有申报资格和乡镇考核命名。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加快

城镇污水处理是创成“国家生态市”的关键,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或污水处理率达不到要求,创建“国家生态市”只是一纸空谈。

目前,我市海潮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2008年9月通过省验收,日处理污水2.2万吨左右,二期主体工程去年8月开工建设,目前已投入试运营。但全市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台套)的乡镇只有8家,主要采用生态湿地工艺,日处理污水能力共计2360吨。由于配套管网建设缓慢、工艺不够先进等原因,污水的收集率、出水达标率和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率普遍不高。

我市关停和整治一批污染企业后,工业COD的减排空间十分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进一步扩大减排面,但由于大多数乡镇难以承受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费用、运行费用,最终导致减排后备项目严重不足。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面广量大

国家生态市创建是对一个地区环保水平的全面综合考评,面广量大的农村环保是考核的重点内容。当前,农村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普遍没有实现污水集中处理;许多河流干涸、黑臭;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尚未真正形成;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距创建还有一些差距……所有这些,都制约了环境质量的提升。据了解,目前,我市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将按照“六清六建”的要求,积极推进“三清”、“八无”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切实谋划   确保创建成功

扬州市召开创建国家级生态市推进大会和生态市创建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调整和充实了生态高邮建设的工作领导小组班子,市长夏正祥担任组长,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同时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王正年任总指挥的创建指挥部,并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联络员制度、督查通报制度等工作机制。6月22日上午,市委书记丁一主持召开了生态市创建工作座谈会,对我市创建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具体要求;6月22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又召开了创建生态市推进会,各乡镇向市政府递交了创建目标责任状,丁一书记、夏正祥市长对创建工作分别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了确保创建成功,我市对启动国家生态镇创建工作的乡镇,市财政先拨付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对按序时完成任务的,除兑现扬州奖励外再给予30万元的奖励,对未按序时完成任务的,将从乡镇财政中加倍扣还创建启动资金,同时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与此同时,我市还制定了《创建国家级生态市行动方案》,明确了责任人,分解了创建指标,落实了领导挂钩联系单位。

据介绍,下一步我市将对优势指标抓提升、对波动指标抓巩固、对薄弱指标抓达标,重点抓好国家生态镇创建工作。高邮镇、郭集镇、送桥镇、三垛镇、临泽镇、八桥镇、汉留镇、横泾镇等8个镇必须在8月份通过验收,界首镇、马棚镇、司徒镇、龙虬镇等4个镇必须在11月份通过验收。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