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9 00:00:00 作者:羊仁 来源:今日高邮
昨日《扬州日报》介绍扬州学者王伟康新著《吴敬梓与扬州》,书中提及“范进”的原型是“明末高邮的一名举子”。记者由此检索,惊喜地发现治好“范进”中举后喜极发狂病症的是高邮神医袁体厣(yǎn)。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现实主义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祖籍安徽全椒,晚年客居扬州,《儒林外史》即在扬州写就并刊刻。“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最为读者所熟谙的故事之一。高邮籍已故著名作家汪曾祺曾成功地创作京剧《范进中举》。
扬州学者王伟康在《吴敬梓与扬州》的书中指出,范进的原型是明末时期高邮的一名中举之士。在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和《冷庐医治》中,均有有关高邮神医袁体厣治愈“范进”原型的记载。
《广阳杂记·卷四》载:明末高邮袁体厣,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厣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治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示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起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神矣。
记者从上述文中看出,神医袁体厣确是高邮人,而举子却非高邮人,可能家在江南。他是在高邮获悉中举后喜极发狂,否则,袁体厣不会劝他“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又说:“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特别是其中“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一语中,确信袁体厣在江北(高邮),而举子则是从邮过镇江向南。由此可以推断袁体厣时在高邮,而举子非高邮人也。
现在记者存疑,“范进”的原型为何客居高邮,他的故乡又在哪里?神医袁体厣必定还有巧治疑难杂症的佳话。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