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9 00:00:00 作者:杨晓莉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9月5日,家住八桥镇陈堡村的柏亚凡在家人的陪同下踏上了前往南京继续求学的征程,开始了他人生中又一新的旅程。今年20岁的柏亚凡,因病致残,右腿几乎没有行走能力,被认定为肢体四级伤残。但他意志坚强,今年,柏亚凡以369分的好成绩被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录取。
1990年出生的柏亚凡有一个非常幸福的童年,出生后倍受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的疼爱,一家5口人过着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柏亚凡15岁的时候,一场病魔打碎了全家人的幸福生活。一天,在上体育课的柏亚凡突然感觉右腿疼痛难忍,获知情况的父母立即将他带到医院检查,经过几番检查最终确诊为血管瘤。
采访中,柏亚凡一直坐在椅子上,他告诉记者,自从自己生病之后,身体状况一直时好时坏,如今,病痛已经让他右腿不能很好地正常行走。“为了照顾我,母亲辞掉了工作;为了挣钱给我治病,常年在外打工的父亲难得回来一次;爷爷奶奶都快70岁了,还辛辛苦苦地种地增加家庭收入。我只有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
柏亚凡说:“父母自小对我的学习就没有过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我生病后,父母更多是关心我的身体。每个星期,父亲都会打一次电话回家,他第一句话总是问我身体情况怎么样,而不是考试考了多少分。自从上高中后,我的右腿因病痛的折磨,越来越没有力气,甚至不能正常行走。于是母亲在校外租房陪读,每天早上吃完早饭后,总是骑着车将我从出租屋送到学校,再将我背进教室,快到放学时,她再到教室来接我回家,每天如此,风雨无阻。”
与记者交谈过程中,柏亚凡聊着最多的便是父母对他的辛劳付出。他告诉记者,为了不让自己的右腿肌肉萎缩,家里一攒足钱,都由母亲带着他到医院做康复训练。今年高考刚过,母亲就陪着他在南京一家医院做了一个疗程的康复训练,一个疗程下来便花费了5000多元,这些钱都是父亲在外辛苦打工挣回来的。柏亚凡说:“走进大学校门,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好好学习,争取拿到奖学金,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学成后,靠自己的努力,找份好工作,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照顾柏亚凡,母亲吴粉香在南京靠近儿子学校的地方租了一间民房,并找了一份工作。在此,我们也衷心祝愿这对母子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