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8 00:00:00 作者:佚名 来源:今日高邮
——评许伟忠《悲情歌手秦少游评传》
金风送爽,艳阳高照,小区里二十几株桂花迎风怒放,幽香徐来。我坐在桂花丛中的木椅上,翻阅着散发油墨香气的刚从高邮寄来的新书——《悲情歌手秦少游评传》,分外感到陶醉。是馥郁的桂花香在薰染我,还是这本新书在感染我,实在是难以分辨了。
于是我不自禁地吟成了一句诗:“又见新花发故枝!”
不妨打个比喻,故枝既是指桂枝,也是比拟高邮的传统文化,新花既是指桂花,也是指许伟忠同志的这本《悲情歌手秦少游评传》(以下简称评传)。
何以故?高邮是一座人文荟萃的城市,自古及今,出了许多文化名人和文化典籍,自秦代始,即建有邮亭,故又称秦邮。公元前206年,秦始皇的长孙子婴因赵高杀死胡亥而被立为帝,在位四十六天,刘邦兵至霸上,子婴出降,传说他后来逃到高邮,悄然以终,至今高邮尚有他的遗迹。有宋一朝,高邮文化至为发达,光宋史所载的文人就有孙莘老、孙览、孙升、滕元发、秦观等大家。明代有张 ,清代有王念孙、王引之、王敬之父子,当代有汪曾祺。在灿若星辰的文化名人中,秦观(字少游)是一颗光芒四射的大明星,他著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三卷、《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在中国词史上,他是婉约派的宗师。
新中国成立以后,秦少游学术研究是古典文学界的一大热点。光高邮一地,就开过两次全国性的秦观学术研讨会。在当地,也掀起一股研究秦少游的热潮。许伟忠同志就是在这股热潮中涌现的一位佼佼者。他的这本评传约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秦观是高邮人,其诗词文中,多涉及本地文物、本地风光。他人研究淮海,对此多缺乏体验,因此所研究的结论,不免“尚隔一尘”。而许著评传,无论是对少游的故里(今三垛镇)、少游所咏的新开湖以及传说中的甓社珠光、文游台的四贤聚会,都作了详尽而切实的考察,使人读了有如临其境的感觉。
二是带有很强的学术性。所谓学术性一般是指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当前研究秦观者,大都沿袭前人之见,然而许伟忠同志却是在深入钻研秦观文本和参考他人著作基础上写成评传的。全书除自序外分十二章,对少游其人、秦氏家族、婚恋情缘,直至党争奇祸、巨星殒落,都作了生动的叙述、恰当的评说,体现出阐幽发微、探赜索隐的深度。这就是学术性所在。即使援引他人的说法,大都注明出处,表现出优良的学术道德,给当前不太干净的学术氛围吹来一股带有桂花香气的清风。
三是文笔清新流畅,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秦少游是一位广为人知的风流倜傥的文化人,以他为主人翁的戏曲、小说广为传播,家喻户晓,其中不免夸张过分,有失真貌。许著廓清了笼罩在这位历史人物身上的迷雾,还他一个悲情歌手的真面目。如在“婚恋情缘”这一章中,对曾与少游发生感情纠葛的几位女性,如传说中的苏小妹、边朝华、长沙义妓等,都作了较为细致的介绍与辨析,文笔生动,饶有情趣,越读越有味,让人爱不释手。
以上是我读了此书的一点印象,恐有挂一漏万之虞。欲识庐山真面目,还需要手此一卷,细细研读。
愿新花开得更加灿烂,更加美丽!
徐培均于2010年国庆
(作者为全国秦少游学术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