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9 00:00:00 作者:项俊东 张晓晖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1942年,他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新四军的一员,先后做过汉留区富南乡党支部书记、民兵联防队指导员、汉留区宣传科科长、汉留区区长、三南工区区长、江都渡江工作队队长,参加过三垛河伏击战、邵伯保卫战以及渡江战役等战役。现在他89岁了,却仍然乐意为孩子们讲革命故事。他就是市农机局离休干部、享受处级干部待遇的蒋步青。
近日,蒋步青老人向记者讲述了当年的战斗故事。
蒋步青激情讲述革命故事
难忘的三垛河伏击战
1922年3月,蒋步青出生在革命老区汉留富南乡。皖南事变后,陈毅率新四军东进,在蒋步青的家乡开辟了抗日根据地,蒋步青成了为新四军送信的一员,机智勇敢的他1942年3月便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他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迅速成长为汉留区富南乡党支部书记、民兵联防队指导员。然后,又一步步从汉留区宣传科科长、汉留区区长,成长为三南工区区长、江都渡江工作队队长。不管职位怎么变化,蒋步青革命宣传员的角色一直没变,他对革命必胜的信念也一直没有动摇过。
蒋步青说:“我跟着革命队伍到过江都、邵伯,参加过三垛河伏击战、邵伯保卫战以及渡江战役等战役,亲眼见证了三垛的解放。”
三垛河伏击战,是蒋步青终生难忘的战斗。“1944年6月,伪军的马维军团长带领伪军,由淮安调防到兴化。为粉碎伪军的围剿,根据安排,我军在伪军的必经之路三垛设下伏击圈,由高邮团和兴化团的主力部队参战。”蒋步青说,当时作为汉留区宣传科长的他带领当地的联防队和民工做后勤工作,为主力部队抬担架,在三垛大河上利用民用木船搭建浮桥,以便部队来回畅通。沿河边的后勤工作人员装扮成农民模样,守候在河边的风车篷里。只要发现敌人到哪里,哪里的风车篷布就升起来,表面上看是开始打水,实际上是告诉我军,敌人已经到这里了,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当伪军的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圈,我军没有动静,等伪军过了三垛,到达三垛东边新庄时,兴化团就开始向敌人开火。敌军的后面部队都进入了伏击圈后,埋伏在三垛东头新庄的高邮团又向敌军开火,埋伏在新庄河两岸的大部队也同时扑向敌军。突如其来的袭击,令敌军伤亡惨重,不少敌人交枪投降。但部分狡猾的敌人退到三垛镇上继续负隅顽抗,加之开着小汽艇、轮船护送伪军调防的日军,这一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直至所剩无几的伪军慌乱中坐着日军的轮船狼狈逃离,伏击战才结束。“我们配合主力部队,打赢了这场战斗,解放了三垛,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蒋步青自豪地说。
写回忆录激励下一代
解放后,蒋步青先后在江都樊川区、扬州水产公司、汤庄乡等单位工作过,1982年9月从市农机局离休。这么多年来,老人一直不忘革命传统教育,曾自费请人编写了《历史的记忆》、《蒋步青回忆录》等小册子,免费向亲朋、学生发放。
蒋步青说:“我年纪大了,想让后来人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讲讲革命故事对他们进行教育,我要为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尽一份力。”现在,蒋步青虽然89岁了,但他仍然喜欢和年轻人交流,长年坚持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我们是踏着烈士的鲜血前进,才有了现在的生活,所以我们不能糟蹋了烈士的鲜血,也不能忘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