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1 00:00:00 作者:市妇联供稿 韩粉琴整理 来源:今日高邮
一只木梳,能梳顺满头乱发。司徒镇邓家村党支部书记王芳就像梳子,凡是她能“梳理”的事儿,都能大通大顺。
邓家村由司徒镇原邓家村和高柘村合并,现有人口1870人、土地6600亩。前些年,由于管理不善,村集体累欠外债130多万元,村组干部年底都要借钱发工资。1996到2004年间,王芳在邓家村任妇女主任,工作认真踏实、廉洁高效的她,深受当地干群信任。2005年5月,王芳以满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今年已迈入不惑之年的王芳任邓家村村支书6年,还清了村里100多万元外债。200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可支配资金达30多万元,跨进了“小康村”行列。
业治村善“梳理”
新官上任的第一个春节,王芳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烦。一位在1997年为村里造桥的村民居某,向村里讨要1.8万元欠款,王芳不声不响地从自己家里拿出垫上;一位借8000元给村里建水厂的王某找上门来要债,王芳也垫上;还有为村里建桥借的周某1.8万元,连本带息已滚至2.16万元……王芳咬牙忍痛,说服搞建筑的丈夫车圣忠,前后从家里拿出8万多元垫资还债。
春节的众人逼债,催生出王芳在邓家村的改革“三榔头”。第一榔头砸向土地资源发包。经核实,全村有640亩“公田”,一直被少数人无偿占有搞养殖。王芳带领一班人马走进了田头,现场办公,精心“梳理”,有时一天解决几个多年都未能解决的问题。640亩“公田”,终于回到了村里,通过认证界定,发包承包,协议签约,取得了每年30多万元的收入。王芳果断用这笔钱先归还私人债户,切断沉重的负担。
第二榔头叫停公款招待、公款用车。一度时期,王芳封笔不批条子。上级来人,请吃便饭,有时王芳领回家中应酬。镇里开会,村、组干部一律骑自己的车,不动用出租车。
第三榔头开源节流生财。碧水工程建设中,村里的4条河一年捞水草就花掉两万元。王芳发动村民承包河道保洁养殖一把下,现在保洁河面不花村里一分钱,村集体每年还增收7000元。市农林局挂钩帮扶邓家村,除了对种、养业科技辅导外,还帮助引来一个服装加工厂,王芳积极动员组织村里闲着的妇女都进厂挣钱,同时还为集体争取了每年3万元的劳务管理费。
这“三榔头”一下为村里每年增收五、六万元。村组干部年终工资、考核奖金、老干部补贴不用再借钱了。
“遇事疏通,公理不丢”,王芳感触很深。邓家三组的土地使用权问题矛盾尤为集中。近10多年,邓家三组人口变化大,土地未能及时调整,影响了大多数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少数人私自占有鱼塘面积大,提到分田,触犯个人利益就提附加条件,翻陈账,攀比人,寻肥缺,要挟村组干部,甚而捋膀子、卷袖子、威胁人。王芳斩钉截铁:“过去的事我们划一道杠杠,近十年的事,我们理清。”
王芳在三组开了十多次会议,大家终于形成共识,把300多亩养殖面积拿出来集体发包,五年承包费一次到位。一炮打响后,其它流失的资源全部收回重新发包。村民朱进,原来40亩养殖塘,村里塘口承包重新发包后,他一下又多承包了20亩。
勤业爱村善“梳妆”
近年来,王芳还积极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梳妆”。邓家村通过向上争取一点,集体投入一点,村民负担一点,投入82万元铺设通达到户的水泥路9800米;投入50万元建设公路桥1座,庄心交通桥1座,生产农桥8座;投入25万元,架设2条高压线,添置了160KV,200KV两台变压器,满足了生产动力、生活照明用电。同时,安装路灯20盏,特别在周八公路的高庄道口安装了照明标志灯,提高了居民们的生活质量。村里的基础设施完善后,每年这里养殖的2300亩罗虾、1600亩鱼,水、电、路四通八达,直到塘口,养殖户调运生产资料、鱼虾饲料、成品鱼虾上市十分便利,种、养业生产越来越红火,。
2009年冬季,王芳承包了一个26亩的虾塘,养虾需要电,王芳主动与供电部门联系,终于获得供电部门的规范立项、立杆架线。后来,她发现向北有5个养殖户200多亩虾塘缺电,王芳随即与供电部门三番五次沟通,终于架起了全程线路,同时添了1台变压器。养虾户都幽默地说,这是王芳争取来的“专变”。
村民们开心地夸赞邓家村的大变化:科学发展前程广,人换思想地换装;摩托小车满眼走,欢声满园笑满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