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城镇化,幸福高邮的战略抉择

2011-03-20 00:00:00    作者: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古希腊一个哲学家说过,“人们为了生存来到了城市,为了更好的生存留在了城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凸显了城镇化的核心——人的发展。

所谓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如果说工业化是创造供给,那么城镇化主要是创造需求。

2010年7月5日至6日,扬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吹响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嘹亮号角,传达出扬州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转型——大力实施城镇化。

推进城镇化,是扬州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建设“幸福扬州”的重要举措。

高邮作为扬州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扬州“大家庭”的一分子,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同样十分迫切。

“十一五”以来,高邮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规划区面积由2005年的16平方公里扩大到2010年的39.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投入由每年10亿元增加到70亿元,全市城镇化水平由37%提高到48%。

扬州城镇化工作会议后,我市成立了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还从市级机关部门抽调了三名具有城镇化专业能力和水平的干部到菱塘、三垛、临泽三个扬州市重点中心镇任职,切实加强城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与此同时,菱塘、三垛、临泽三个扬州市重点中心镇快人一拍,积极开展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一边是开展新一轮小城镇特别是三个重点中心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一边是抓住高邮撤县设市20周年这一契机来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高邮城镇化进程正加速推进。同时,2010年和2011年两年,高邮财政还对被列入扬州市重点中心镇的菱塘、三垛、临泽三个乡镇,在扬州安排1000万元扶持资金的基础上,以1:1的比例资金安排专项资金,鼓励三乡镇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高邮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规划不尽合理,还存在滞后的现象。二是城镇的功能不够完善,吸引力不够强。三是农村人口进城后保障措施还不够有力。

到“十二五”期末,高邮城镇化水平要达53%。面对现状,如何积极策应扬州城镇化发展战略、如何保持文化特征、如何突破难点培育亮点来推进城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破解的难题。扬州市政府主要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聚焦重点中心镇是高邮推进城镇化的第一路径。

推进城镇一体化,关键是统筹发展,重点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来体现和实现一体化。而推动农民向城镇集聚关键在于政府推动,政策措施引导,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带动。首先是规划先行,促进农民向城镇集聚。当前,不仅要做好“十二五”时期中心市区的控制性规划和详规,还要做好重心镇、一般镇的控制性规划和详规。规划要注重城市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得益彰。加快建设以中心市区、重点中心镇为核心的城镇体系,以重点中心镇的率先做大做强,带动一般镇快速发展,形成市——重点镇——一般镇空间结构上的设施共享、功能互补的梯度辐射状态。规划不仅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要结合高邮各乡镇的经济发展状况、区域位置、人口规模、城镇建设水平及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和发展潜力等一次性规划到位,分步实施,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其次是产业支撑,带动农民向城镇集聚。市委、市政府正在举全市之力打造市经济开发区,把开发区变成项目、产业集聚的高地,众多项目的落户为更多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了就业机会。而重点中心镇和一般乡镇要使农民在土地被流转之后,不但获取土地流转的收益,还能获取更多的工资性收入,使农民变为市民之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此外,在目前乡镇仍然较多的情况下,还要进一步加大撤乡并镇的力度。据了解,2000年以来,我市乡镇虽经较大幅度的撤并,小城镇数量仍偏多、规模偏小。因此,要通过撤乡并镇,增加镇区人口5万人甚至10万人以上大镇,通过人口的集聚,带动产业的集聚;通过产业的集聚,再带动人口的集聚,做大城镇规模。三是创新环境,引导农民向城镇集聚。以建设洁净、有序、生态、文化、特色集镇为载体,不断优化和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品位,结合居住示范区创建,在镇村道路、污水处理、管线设置、垃圾处理和服务中心等方面配优配齐。同时,要找准城镇定位,在城镇功能上不求多、不求全、实事求是,以高瞻远瞩的眼光确定好小城镇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要抓住本城镇原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做文章,因地制宜创造自己的文化氛围和形象特色。要营造绿色、清新的生态环境,不引进污染严重的产业和工业项目,不搞遗憾工程。加强小城镇管理,提高小城镇的运作效率,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四是政策配套,推动农民向城镇集聚。以配套的政策措施,良好的公共服务理念,消除在推动农民向城镇集聚过程中制度上和文化上的障碍因素,引导小城镇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大力推进人口向城镇集聚,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进城落户解决后顾之忧;加快制订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让进城农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就业扶持和就业保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为农村人口和贫困人口的城镇化提供住房保障;稳步推进土地“双置换”,积极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城乡统一的土地建设市场,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土地支撑和资金支撑。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管理和服务,通过全面加强社区建设,积极推进以就业创业、社会救助、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文化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政府公共服务进社区,通过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不断提升新市民、新居民创建文明城镇、建设美好家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推进城镇化,将带动农村质的飞跃和发展。没有高邮农民的幸福,就没有高邮全市人民的幸福。而农村的发展不等于村庄面貌的改变,也不在于增加了几栋新楼房、修了几条新马路,或是农民年收入多增了几百元。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经济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向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从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农业向以资本、技术和信息为依托的现代农业的转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邮加快实施城镇化进程,除了要提高城镇化率以外,最重要的是提高城镇化运行的质量,使城镇化的进程加快,民生水平提高,让就业、文化、医疗配套相结合,使城镇化的成果惠及农民工,使他们真正成为市民。

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邮城镇化建设必将让更多的农民真正转为市民,共享改革与发展的幸福成果。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