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警方发布预警:防范“购车退税诈骗”

2011-04-26 00:00:00    作者:徐维华 王道    来源:今日高邮

4月18日下午,我市发生两起购车退税案件,两名市民在同一台ATM机上接连被骗共计9万余元。在诈骗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冒充车管所、国税局人员,具有很强的欺骗性。19日,我市警方特意发布预警,提醒广大市民防范此类诈骗手法。

以“购车退税”为名  引人入局

18日下午1时许,一位自称为“国税局工作人员”的人拨通了市民杨某的电话:“你有没有收到我们寄过去的购车退税单?现在有购车退税的优惠政策,可退还你1780元,今天是最后期限,不拿就可惜了!”电话中,该“工作人员”还准确无误地报出了杨某的姓名、车辆型号等个人信息。

于是,信以为真的杨某向“工作人员”询问如何领取这笔“购车退税款”。“工作人员”说:“你去找个自动汇款机,把你的银行账户告诉我,我们立刻给你汇款。”听了之后,杨某有些不解:“在网上转账不是一样吗?”“不行的,你必须到自动汇款机上操作,我们才能把钱汇给你!”

随后,杨某来到附近的银行,找了一台ATM机,并按照“工作人员”的电话提示开始操作。她先是拿出了一张“金卡”,可能是安全性能较高的原因,“工作人员”对杨某说:“这张卡没用,钱汇不过去,你换张卡试试。”杨某没有多想,又取出一张卡操作了起来。这时,“工作人员”的电话又来了:“你这张卡上没有余额吧,你转点钱过来吧,不然我们是没法儿往你卡上汇款的。”听了“工作人员”的解释后,杨某又连忙把第一张卡上的9千元转到了第二张卡上。钱是转了,可“退税款”却依然无法汇来!这是为什么?

电话“疲劳轰炸”  让人失去思考时间

原来,这位“工作人员”又在电话里说:“我们的汇款程序正在读条了!9千元太少了,你再存2万进来吧,你卡里的钱越多,读条就越快!”杨某心想,反正是别人汇款给自己,自己卡里钱多钱少也不会丢,不如快点拿到这笔“退税款”。于是,杨某又转了2万1千元到卡上。途中,“工作人员”又不停催促杨某:“再转点钱,就快好了!”

杨某前后总共转了5万9千余元,而“工作人员”口中所说的“1780元退税款”却始终未能转来。整个过程中,这名“工作人员”不间断地用电话提醒和催促,让杨某的思维渐渐变得“短路”,就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在取款机前操作着。突然,旁边的一位市民喊道:“哎呀!卡里的3万多块钱怎么没了!上当了!”这时,杨某那被电话“疲劳轰炸”的脑袋顿时变得清醒了:“不好,自己不会也被骗了吧?”杨某立刻查询卡上余额,发现59000余元已经“不翼而飞”了!

事后,那位被骗的市民说,他也是在接到所谓的“购车退税”电话,来这里等候对方汇款的。他刚刚用的也正是杨某使用的那台ATM机。一台ATM机,两位市民先后被骗去9万余元!

警方发布预警  市民朋友须小心防范

两起案件接连发生,警方立即做出反应,迅速开展了侦查。由于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冒充车管所、国税局工作人员,欺骗性强,事主容易上当受骗。19日,警方又特意发布预警指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小心防范。

民警分析,犯罪嫌疑人选择以新购汽车(摩托车)人员为侵害对象,利用虚假身份信息大量开设银行账户,并通过非法渠道(网络购买等)以非法手段获取购车车主信息后,假冒工作人员使用虚拟电话号码打电话给受害人,以“购车退税”为由,要求受害人按电话指令在银行ATM机上操作,然后利用ATM机转账功能进行诈骗。同时,犯罪嫌疑人对诈骗过程控制得比较紧,减少了被害人的考虑时间,导致受害人在操作过程中听从摆布,容易上当受骗。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