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0 00:00:00 作者:周麟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8日中午,记者来到郭集镇,站在高邮湖圩堤上向东眺望,一条长约3公里的河道正将清澈的湖水从高邮湖引入郭集镇的东排河。该镇副镇长朱有清告诉记者:“目前,郭集镇已进入夏栽的关键时刻,面对持续加剧的旱情,镇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迅速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抗旱工作,全力保障夏栽工作顺利进行。”该镇先后出动了1500人次,对高邮湖郭集北进水口进行清淤除杂;动用机械设备对东进水口开湖引水,开沟3公里,挖土1万多立方米,引高邮湖湖心水,活圩内秧苗。据了解,截至8日,郭集镇3.6万亩秧田已有9000多亩栽插完毕,预计20日左右,该镇将全面完成夏栽任务。这是我市上下全力抗旱减灾、确保夏栽用水、奋力夺取夏粮丰收的一个缩影。
郭集镇德华村采取抽水抗旱。
今年春季以来,我市持续干旱少雨,1至4月份降水仅77.5毫米,比往年同期减少六成,尤其是湖西丘陵山区旱情相对突出,水库山塘出现不同程度干涸,里下河地区部分乡镇养殖业用水困难。面对灾情,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抗旱减灾的攻坚战。
春夏连旱 农业用水面临严峻考验
因持续干旱,我市农、林、牧、副、渔等生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市今年罗氏沼虾养殖面积有12万多亩,4月下旬、5月初,正是虾苗繁殖、放塘的关键时节。然而由于里下河水位偏低,不少内河水位干枯,导致塘内引水困难。一位虾农说,往年往虾塘里打水4个小时就够了,现在要3天。据农林部门统计,我市仅罗氏沼虾养殖一项因水源不足,造成的受灾面积就达到5万亩左右;8日,记者在湖西采访时发现,部分新增绿化受灾严重。据了解,我市乡镇绿化普遍受损,主要是道路两侧和杨树造林,受灾面积6000亩左右,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左右。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市1至5月份降雨总量为148.0毫米,比常年平均偏少135.0毫米。受干旱少雨影响,兴化站的水位偏低,一度曾降至0.86米;5月份前,我市城区和三垛站的水位也一直维持在1.0米左右,低于常年的蓄水位;湖西丘陵山区共有5座小水库,其中红星、许巷、黄楝3座小水库已基本干涸,目前水库可用水为35万立方米;湖西1220口塘坝可用水量403万立方米,塘坝水库蓄水量不足常年的五分之一,旱情直接影响到前期育秧和夏栽。
事关民生 市委市政府全面部署抗旱减灾
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早在去冬今春,旱情就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紧紧抓住国家、省加大水利投入的机遇,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切实增强防洪灌溉保障能力。争取的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等重点工程正在实施之中,总投资达1.3亿元。5月25日,向阳河送桥集镇段主河道第一道坝头——丰收闸坝头拆坝放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水矛盾。
5月24日,我市召开了全市防汛防旱工作会议,会议通报了防汛准备工作及全市旱情,并对当前及下一步防汛抗旱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召开之后,我市主要负责同志赴有关受旱乡镇实地察看了相关部位的抗旱调水工作,要求从严从紧有针对性地做好当前抗旱工作,加快推进防汛防旱基础设施建设,防止旱涝急转,确保安全度汛。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及时发送传真电报至各乡镇,要求充分认清当前抗旱形势,切实做好用水管理等工作。各乡镇迅速贯彻落实省、市各级防汛会议有关精神,扎实开展河湖清障、河道疏浚整治、抗旱开机补水等工作。
为解决我市沿运地区1.5万亩左右的养殖用水以及60万亩左右农田用水困难,根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令,高邮灌区紧急启动活水、调水预案,采取“日灌、夜控”的方式,沿运8个闸洞实施轮灌制度,从4月28日至5月8日向里下河调水日均40个流量,3801.6万立方米;从5月9日至5月31日结合小秧灌溉用水日均向里下河调水20个流量,3972.4万立方米;从6月1日至6月7日日均向里下河调水20个流量,1209.6万立方米,共计向里下河调水8985.6万立方米,从而使里下河三垛水位从0.95米左右抬高到1.16米左右。据水务局高邮灌区管理处统计,从4月28日至目前,全市共调水9000多万立方米,有效保证了里下河及湖西地区夏栽用水。
众志成城 各级干群全力减少灾害损失
7日上午,看着一渠清水缓缓流进自家的农田,高邮镇凤凰村村民俞本深忧郁了几天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微笑,他告诉记者:“这几天我正为大田插秧的事发愁,现在‘及时水’ 源源不断地从南关干渠流过来,插秧无水的愁总算解决了。”
面对不断持续的旱情,全市各部门、乡镇根据当地实际,千方百计进行抗旱,尽量减少灾害损失。市水务部门把保证饮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的首位,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等。气象部门全天候关注水情雨情,为科学调度提供依据。农业部门不等不靠,迅速派出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实地指导科学抗旱。林业部门调集人员全面摸清灾损情况,科学制订补植补栽方案,确保工程造林成效。
天山、司徒、龙虬等乡镇纷纷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抗旱减灾。天山镇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地势起伏较大,最高处需五级提水,提水灌溉非常困难。去冬今春以来,该镇降雨不足100毫米,山塘、冲涧出现不同程度干涸,河水位低于正常水位1.5米以上,缺水600多万立方米,近3万亩小麦减产,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多万元。面对严竣形势,5月31日以来,该镇出动劳力3500多人次,投入资金280多万元,全镇27座灌溉泵站全部开足马力,提水灌溉,要求能下田的下田,不能下田的灌塘储水;与此同时,各村组小泵站180台机组及时运行,实施提前预灌4200多小时,提水400多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1.5万亩的农作物旱情,预计全镇将在6月20日左右完成夏栽。司徒镇为确保水产养殖不受损失,积极开展内部河道清理疏浚工作,突击疏浚了乡村级河道17条,20.8公里23.6万立方米,既做好当前抗旱工作,也为汛期排涝畅通水系。龙虬镇积极筹措资金,疏浚镇村河道19.8公里18.5万立方米,引蓄水源,确保鱼、虾塘用水;投入机泵403台套5500千瓦,为全镇3万多亩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