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民企帮扶老区行”新闻媒体采访团来邮采访侧记

2011-07-06 00:00:00    作者:陈庚林 张晓晖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在我市新农村建设和扶贫事业中,民营企业是重要的力量。他们或安排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或支持贫困家庭创业,或资助贫穷孩子完成学业,或捐资帮助地方兴办各类公益事业……

近日,记者随市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市扶贫开发协会理事长史善成等人,陪同扬州市“民企帮扶老区行”新闻媒体采访团走进企业、走进田头、走进被帮扶群众中,采访到许多民企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

金飞达温暖卸甲人民心

“民企帮扶老区行”新闻媒体采访团采访的第一站是卸甲镇金飞达公司。这里的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这里有个好老总!”

好老总名叫张庆奇,1996年接手改制企业金飞达,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十多年来,金飞达共计拿出3500万扶贫资金,吸纳5100名本地劳动力就业,自觉回报社会,回馈老区人民。

车宝斌向媒体介绍金飞达好老总张庆奇的事迹。

“没有张总就不会有我的今天。”26岁的车宝斌满怀深情地向采访团讲述了张总帮助他上学、就业、买房娶妻等一连串的感人故事。15年前,家住卸甲镇虎头村的车宝斌刚11岁时,父亲因病去逝,不久,母亲离家出走,丢下他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不要说上学,饭都吃不饱。”回忆起当年,车宝斌说:“当时金飞达的张总来看了我和爷爷奶奶,并没有太多言语,只是此后我的命运开始改变,他不仅主动承担了我的学费、生活费,还帮助我家还清了债务。我从职中毕业后,张总又安排我进厂工作,去年还帮我买了新房,并安排人给我装修。我结婚时,厂里给我办了盛大的婚宴,就是亲生父母也不会想得这么周到啊!” 

“其实车宝斌只是张总关注人群中的一个,张总关注的人多了去了。”采访中,公司常务副总介绍说,为建立帮扶工作长效机制,金飞达公司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站,为企业的困难职工家庭提供真情帮助。2300名员工,谁家有困难,金飞达公司总会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解决困难员工的燃眉之急。公司员工张金妹家庭贫困,父母长期生病,公司前后出资10万多元接济她家;装配车间职工老杨爱人病逝后,儿子杨兴伟考上南通职大却拿不出学费,得知情况后,张总立即送去万元救济金……一次次的爱心救助,为困难员工家庭鼓起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也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爱。

除了对公司职工关爱外,金飞达公司还十分热心公益事业。十多年来,在家乡卸甲造路建桥,金飞达共出资3000多万元。

阳光水产普惠虾农

“民企帮扶老区行”新闻媒体采访团采访的第二站是位于龙虬镇强民村的阳光水产合作社。这里的罗氏沼虾闻名遐迩,然而在12年前,这里的绝大多数农民却靠种植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人多田少,光靠种田,不可能致富。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可以搞水产养殖。” 2000年3月,农民经纪人戴大喜和3位养虾户发起并组建了阳光水产合作社。

“以前我们也有人搞养殖,引进的虾苗质量有高有低,养的虾也有好有坏,有的农民的虾销路好、价钱高,有的农民的虾却不受欢迎。”这里的虾农笑着向采访团介绍,“合作社成立后,统一购苗、统一生产、统一销售,让我们得到了实惠。合作社创办10多年来,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成员由4人发展到现在的520人。”

提起合作社社长戴大喜,虾农们都竖起大姆指夸道:戴大喜了不起。10多年来,在戴大喜的组织下,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宗旨和“自我服务、互助合作、公平民主”的理念,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这里的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面积由十年前300亩增加到目前12760亩,亩纯收入3250元,合作社不仅带动1500多户农户养虾,还帮助43个贫困户脱贫。

佰仕德热心教育和慈善事业

在邮期间,“民企帮扶老区行”新闻媒体采访团还前往车逻佰仕德礼品有限公司采访。

佰仕德公司董事长张所明2001年在深圳创业,2003年回家乡车逻创办百仕德公司,2006年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葱松紧绳带生产厂家之一,并被誉为全球礼品包装行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专业制造商。

张所明向采访团介绍佰仕德帮扶情况  。

“当年回家乡办厂也就是想为家乡多做点事。”张所明介绍时说得很实在,“也没有太多的贡献,就是安置了一批劳动力。”

家住车逻砖场6组的刘金莲的丈夫和女儿相继离世,女婿弃家而去,家里只剩年幼的孙子与其一起生活,没有固定收入。百仕德公司了解情况后,主动与她联系,不仅资助她小孙子上学,还安排她到公司上班,解决了她家的困难。

佰仕德公司不但每年帮助像刘金莲这样的困难户,还热心教育和慈善事业。公司在车逻镇初中设立了佰仕德教育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思想品德好、学习要求进步、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及在创新类、艺术类等方面有专长的学生。许多受奖励的学生都深受感动,表示将常怀感恩之心,不辜负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希望,好好学习,争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维扬鞋业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民企帮扶老区行”新闻媒体采访团采访的最后一站是临泽镇扬州维扬鞋业有限公司。

“我的祖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小学没毕业就外出学徒,饱尝了生活的艰辛,1972年,我回村创办皮件厂。40年的创业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离不开职工群众支持,作为一个有良知、有责任心的企业家,必须致富不忘家乡、不忘群众。”公司董事长、临泽镇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花红星向大家介绍说,“1997年,公司出资60多万元,帮助合心村修建一条长3.2公里、宽4米的通村水泥路,并沿路安装路灯,方便村民出行;1999年出资50多万元,建成了村自来水厂,连续10多年为合心村民免费供应自来水。”

目前,扬州维扬鞋业有限公司吸纳本地农民工就业1300多人,2010年利税达200多万元。作为临泽镇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花红星意识到,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算真正富。2005年,该公司与经济薄弱的金桥村结对,带资金、技术、设备支持该村创办鞋底加工厂,帮助该村脱贫。2006年鞋底厂正式生产,年产值达600万,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万余元,还安排附近70多名村民就业,帮助特困户39户脱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采访结束后,市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市扶贫开发协会理事长史善成总结道,“民营企业是重要的扶贫力量,值得宣传、值得学习!”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