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0 00:00:00 作者:张晓晖 来源:今日高邮
金榜题名是人生一大喜事,对于刚毕业于东南大学的张引来说,这种喜气尤为浓烈。7月2日,从摄影世家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张引考上北影摄影系公费研究生啦!
痴迷摄影的爷爷张元奇是一代,爱好摄影的老爸张晓萌是二代,而张引则是摄影世家第三代。
“实现了我们两代人的梦想,从业余迈向专业。”让一向低调的摄影世家感到骄傲的是,这个专业全国只招收两人,经过初试、复试和面试,最终张引以404分的高分,成为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纪实摄影家宋靖手下的一名研究生。
北国 张引摄
爷爷:名闻遐迩立标杆
张元奇自幼爱好美学,业余从事摄影近60年。虽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但通过不懈执着的追求,张元奇用镜头记录下了水乡高邮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其众多作品已成为高邮的名片,向全国和世界推介了高邮。近年来,北京、福建、无锡等地的摄影人,慕张元奇之名和他镜头里的优美高邮风光,一批又一批来高邮采风。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编、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承编、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运河》大型画册,首页大幅图片就是采用张元奇拍摄的“京杭运河高邮段”图片。此外,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对国际宣传的大型画册《中国大博览》中也有张元奇的多幅作品,为扩大高邮的知名度起了很大作用。
多年来,在张元奇的影响下,高邮的摄影队伍不断壮大,摄影水平不断提高,外地摄影同行都刮目相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就有8位,这在一个县级市是不多见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张元奇祖孙三代同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这在国内也不多见。
如今,一大批爱好摄影的年轻人常常聚在张元奇家中,探讨如何拍摄佳作。张元奇总是乐于传授经验,并经常带着这群“影友”去全国各地采风。
现在,儿孙接过他酷爱一生的摄影技艺并延续光大,这让张元奇从心底里高兴!
共舞张引摄
爸爸:瞄准目标稳向前
张元奇的长子张晓萌,现任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在父亲指导下,张晓萌从13岁起开始学习摄影基础知识,亲历了黑白照片印放、应用传统彩色胶片等材料及最新数码器材和技术的全过程。他对摄影有一种特别的贴近感和灵气。
16岁时,因母亲病故,高中未毕业,张晓萌就参加工作,随后参军到了北京军区某电影站工作。他在一边放电影、一边学习之余,常举着一台老掉牙的照相机四处拍照。其间,张晓萌记录下部队战友酸甜苦辣的生活场景,得到部队首长的赞赏,很快升任为部队俱乐部主任。从方案策划到组织实施,凭借务实执着的精神,他成功地组织了各项活动,多次在部队大比武中夺魁。
1986年,组织上打算让张晓萌深造学习,恰逢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张晓萌花2000多元自费购买了一台相机,并向首长申请去前线进行拍摄报道。当他来到边境线后,并没有得到上战区一线的机会。无奈之下,他又主动要求调到前线宣传队,终于他的许多战事摄影作品在各大军报上发表了,其中许多图片还被石家庄、北京及国家军事博物馆收藏。
“本来部队派我到军区专职搞摄影,但种种原因还是回来了……”1988年,张晓萌转业退伍回邮。部队的生活,磨练了张晓萌的性格与毅力,他不断给自己订目标,并且瞄准目标,一步步向前。摄影让他的工作如虎添翼,由他创意的保险广告画屡获大奖。摄影也为他领导企业提供了便捷。两年来,他用交流摄影这一方式与客户培养感情,促进业务发展,公司的业务翻倍增长,成为全省的典型。
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仍坚持学习,在同龄人中他最先掌握电脑PS技术,摄影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他的风光片和民俗片紧紧抓住家乡内在的美,精细感人,质感厚重。
张晓萌所摄图片除在国内各种摄影专业展览比赛中屡次获奖外,还在“第154届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国际摄影展”、“2010世界杯数码摄影比赛”等国际影展评选活动中捧回一尊尊金灿灿的奖杯。
焦点张引摄
张引:青出于蓝必胜蓝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张引比他的祖辈和父辈更早地接触了照相机。从张引记事起,他经常跟随热爱摄影的爷爷和老爸外出采风。爷爷和老爸倾心创作时,根本无暇顾及年幼的张引,常常塞给他一部傻瓜照相机,任他自由拍摄。
虽然在摄影方面,爷爷和爸爸从来没有对张引进行过专业的辅导,也几乎没对他灌输摄影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他们在选片子、谈片子时,张引会站在一旁听听,不知不觉中受益匪浅。渐渐掌握了用光、构图、取材等知识,张引拍出来的作品也有模有样,小学时就开始频频在省市乃至全国的各类赛事中获奖,而且拿的都是等级奖。
因为学业的缘故,上初中以后,张引碰相机的机会少了许多。直到2007年,张引以600分的高分被东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录取。为了鼓励他,爷爷送给他一台IBM笔记本,爸爸送给他一部佳能G7的数码相机,就是这两样“宝贝”,为张引后来的考研立下了汗马功劳。
升入大学后,学习的时间更加自由,学习条件也更加便利。张引常常利用到图书馆打工的机会多看相关书籍,周末则带上相机坐上公交车出去“扫街”。他抓住一切学习摄影的机会,并频频在全国和国际大学生摄影大赛中崭露头角,同时也产生了要专攻摄影的念头。
为了追求自己热爱的摄影专业,张引铆足了劲,开始系统地考研复习。每天十几个小时“泡”在图书馆、教室里,学习英语、政治、文艺理论和影视基础等科目。为了检验自己的英语水平,张引两次参加了6级考试,第一次过关了,对结果不满意的他又考了一次,结果高出了100多分。
张引还挤出时间不断捕捉生活中美好瞬间。有一次为拍摄一位祖母与孩子共舞的场景,他连续几个小时与被拍摄者亲密接触并绞尽脑汁选取最佳角度。
“少说多做、务实低调、独特视角、善于创新。”这是张晓萌对儿子的评价。北影面试时,由张引拍摄的一部散发着文化底蕴和青春活力的摄影专集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肯定。
天道酬勤。命运之神终于垂青执着的张引,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北影摄影专业,我们相信未来的张引一定会描绘出比祖辈和父辈更辉煌的人生画卷。
祖孙三代在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