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1 00:00:00 作者:殷朝刚 管玮玮 整理 来源:今日高邮
夏秋之夜,天空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像天桥横贯天际南北,在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遥遥相望,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女子会在这一天晚上对着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据查证,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汉应劭撰的《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又如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据有关资料记载,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于是就有了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也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听老人们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在银河相会,如果你藏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语。
“七夕”来源古代人们对数字的崇拜。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
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还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