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情定“七夕” 光耀千年

2011-08-07 00:00:00    作者:韩粉琴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秦氏宗亲在邮寻根访祖活动侧记

6日上午,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秋红等人陪同下,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秦氏宗亲代表在邮展开寻根访祖活动。他们在文游台瞻仰秦少游铜像、看“秦观”词社陈列展,驱车三垛少游村寻觅祖先生活的痕迹。秦氏宗亲浓浓的故里情怀、深厚的少游情结、极富凝聚力的族群意识令人感怀。

秦氏宗亲纷纷在少游村题词留念    韩粉琴/摄

 “高邮是秦少游的故乡,也是全国各地秦氏宗亲的家乡”

 6日清晨,50多名秦氏宗亲聚集在文游台广场,参加“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开幕式。去年新落成的文游台广场环境优雅,与古老的文游台主体建筑浑然一体,文游台作为秦少游曾经读书小住过的重要历史遗存,如今已成为3A级景区。高邮对秦少游历史文化遗产所作的大量保护和研究工作令秦氏后裔深感欣慰。

秦少游后裔代表、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长秦新华深情地说: “高邮是秦少游的故乡,秦少游青少年时代就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学习、生活和劳动。来到历史文化名城高邮,我们秦氏后裔无不感觉到浓浓的乡情和亲情,感到格外的亲切和激动。”

 秦新华是秦少游第31代子孙,其父亲是我党早期领导人博古(秦邦宪),其丈夫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2002年李铁映携妻秦新华来邮考察,并在文游台查看秦氏家谱,对高邮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今年秦新华应邀来邮参加“七夕”活动,特意带来李铁映为活动亲笔书写的《鹊桥仙》作为礼物,赠送我市。

 秦新华代表来邮的秦氏宗亲表态:“高邮是秦少游的故乡,也就是我们大家的故乡,高邮的发展与我们息息相关,作为秦氏后裔,我们愿为家乡的繁荣发展尽责、出力、添彩。”

 当日上午,秦氏宗亲代表团一行冒着炎炎烈日,在文游台瞻仰少游铜像,有的久久伫立追思,有的拍照留念。

 让秦新华意想不到的是,在李铁映题额的“秦观词社”陈列室里,不仅有少游生平资料,还有少游后代名人介绍,其中就有2002年李铁映和秦新华来邮考察的照片。

 高邮人的细心与体贴让秦氏宗亲倍感亲切。秦少游30代孙秦炳芳来自无锡,他说:“上世纪70年代我曾来过一次高邮,这次故地重游,重温回家的感觉。”

 “分别千年,远隔万里,祖先,我们来看望你啦”

 

参观完文游台,秦氏宗亲坐上大巴车沿着邮兴公路东行。一路上,北澄子河水静静地流淌,绿油油的秧田绿到人的心底,走过村陌,走过鱼塘。

 近千年前,秦少游正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从这里走出,走进高邮城,走向全国。

 今年86岁的秦子卿是秦少游第32代孙、扬州大学的离休教授。他告诉记者,自己出生上海,曾参加过抗战,在高邮、宝应一带打过仗。解放后从事教学研究,现随子女旅居美国,与国外友人联合办学。他经常自豪地向外国人介绍祖先秦少游,他送给外国朋友的字画也常写秦少游诗词。听说高邮搞有关秦少游的活动,这次特意赶来。

 一条庄头路,沿路数十户都是秦姓人家,都是秦氏族人后裔。从中国最南部——海南省赶来的秦少游第32代孙秦中舰、第33代孙秦杜华、第34代孙秦巍三人,踏进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秦氏老宅,热切地与房子的主人——秦少游第34代孙秦正康老人攀谈并合影留念。秦杜华激动地说:“分别近千年,远隔万里,我们回来啦。” 来邮寻根访祖的秦氏宗亲中不乏名人、文人,看到少游村给他们备下的笔墨纸砚,大家纷纷泼墨挥毫,尽情抒写对秦观故里的赞美。秦可可题词“秦辉千年”,秦志法真诚祝愿故乡“兴旺发达”,北大教授程郁缀称赞“国士无双秦少游”……

殷殷期盼:“高邮要打好少游这张牌”

 

今年78岁的秦保余是无锡人,他告诉记者,自1994年退休后,他一直在做秦氏祠堂文化研究,如今整理出的秦少游子孙家谱有10多部,不少寻根访祖的秦氏后裔都找到他咨询。经他研究发现,全国有秦姓人口300多万,通过与各地的秦氏家谱对照,现确认有15万人是秦少游后裔。其中,秦少游去世后,时任常州通判的儿子秦湛因父亲遗言喜爱无锡惠山,将其墓迁惠山二茅峰顶,秦氏部分后人遂在常州、无锡一带生活,目前在常州、无锡两地的秦氏后裔各约有1万人;秦少游第五世孙定居海南,目前在海南、广东的秦氏后裔也各有2万多人。少游曾出判杭州,又徙郴州(今属湖南省),继编管横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又徙雷州(今广东省海康县)等地,所以在广西、湖南、四川等地也有秦氏后裔。另外目前还有一部分秦氏后裔定居海外,特别是东南亚一带,以泰国最多,约有3万名秦氏后裔。

 受祖先遗风恩泽,全国各地成立了多个秦少游学术研究组织、秦少游宗亲文化网、秦氏宗亲联谊会等,广泛开展活动,显示了先祖强大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秦保余一直嘱托记者:“高邮要打好秦少游这张牌。”

 来自海南的秦杜华真诚地说:“目前秦少游研究多为民间活动,缺少深度挖掘,海南省在成立秦少游文化研究会的同时,早在5年前就成立秦少游教育基金,每年资助约50名秦氏后裔的贫困学子,有效扩大了秦少游历史文化的影响力。”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