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5 00:00:00 作者:李久强 殷建荣 王道 来源:今日高邮
目前,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近期,我市将对照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开展一次文明自评,自我排查,找出问题与不足,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为积极响应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吁请社会各界争做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城市,本报记者此前“两看文游路”,从道路交通与城市管理等方面对文游路上的种种不文明、不和谐现象进行了翔实、细致的报道。
有关职能部门如何回应?还存在着哪些难点问题?记者昨日走进交通部门进行了回访。
规范营运 部门在给力
道路交通文明是文明城市创建中的关键环节,文游路是我市城区主干道,其沿路“风景”是反映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而作为文游路上一处比较繁忙的路段——农工商路段,更是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的焦点。
许多市民都有体会,以前步行在农工商超市附近,总会遇到有人大声叫囔:“去不去扬州?”随后,这些“黑车”司机还会围上前来不停地询问。除此之外,该路段又是许多农公班车的必经之路,附近农公班车、“拼的”等不规范停靠、肆意载客等现象也极大影响了城市交通文明形象。
针对上述扰乱客运市场正常营运秩序的“不文明”行为,市交通运输局客管办副主任杨建平告诉记者:“‘文明交通行动’全面启动后,交通部门针对农工商超市周边等地‘黑车’经营窝点,实行驻点管理,已查处‘黑车’60余辆次。同时,查处出租车等各类客运车辆不规范经营行为80余起。”
据了解,交通部门还加大了日常监管力度,督促城市公交车、出租车改善自身车容车貌,树立文明形象。
打击“黑车” 市民要助力
在交通部门的努力下,如今的农工商路段较以往“清净”了许多:以往“黑车”乱停乱靠占道拉客、司机沿街叫喊的情形不见了。但“黑车”仍然存在,少数“黑车”、出租车司机为了应付交通部门的查处,从地面转入“地下”,将车停在远处,只是拉客较以前低调了许多。
“黑车”为何打之不尽?交通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现在“黑车”的生存空间已被大大压缩,但少数车主还存在侥幸心理,和执法人员玩起了“时间差”、“游击战”,企图躲避查处,继续载客。交通部门查处“黑车”必须要取证,但当执法人员取证时,经常会遇到乘客不配合的情况,这就给查处工作带来了难度。此外,有需求才有市场,部分市民没有充分认识到“黑车”的危害,仍然习惯乘坐“黑车”,也是“黑车”存在的原因之一。
“黑车”到底有何危害?杨建平告诉记者,除了乱停乱靠影响城市文明形象外,经营“黑车”的车辆车况一般都比较差,保险也不到位,一些司机未经专业培训,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他希望广大市民要充分认识到“黑车”的危害性,自觉抵制。
长效管理 未来更加力
现在离省级文明城市创建验收的日子已越来越近。面对文游路等主要交通道口存在的种种“不文明”行为,交通部门有何行动和措施?
“严厉打击‘黑车’,维护客运市场经营秩序是下阶段的工作重点。”交通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宣传,通过深入社区、学校与广大市民面对面交流,形成共识,让市民做到自觉远离“黑车”,拒乘“黑车”。同时,针对农工商等地“黑车”经营窝点,执法人员将加大打击力度,不定期抽查、长效巡查,并通过不断完善客运网络,利用市场杠杆“裁黑”,进一步挤压“黑车”的生存空间。
对于文游路上部分地段,农公班车、出租车、人力三轮车占道拉客的现象,杨建平表示,交通部门将扎实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进一步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与整治力度,重点查处一批非法营运车辆,整治一批重点区域,使我市客运市场秩序、道路交通秩序、交通出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