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5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1至7月份全市金融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信贷政策趋紧的形势下,我市各金融机构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服务地方发展的关系,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创新信贷产品,不断加大信贷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总量平稳增长 结构不断优化
今年1至7月份,全市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53.05亿元,比年初增加24.18亿元,增长10.56%;人民币贷款余额达138.85亿元,比年初增加17.06亿元,增长14.01%,高于扬州市平均水平2.86个百分点。特别是建行和农商行,贷款分别比年初新增4.78亿元和5.91亿元,增量存贷比分别达到了184.56%和94.41%。建行已超额完成全年信贷投放目标。在从贷款结构上看,至今年7月末,全市工业贷款投放余额达47.92亿元,比年初增加6.93亿元,增长17.1%;建筑业贷款余额13.37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9.7%。同时,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至7月末,全市农业贷款余额达11.54亿元,比年初增加2.38亿元,增长25.98%。另外,助学贷款、下岗人员再就业小额贷款、妇女创业贷款等业务均得到不断拓展。贷款结构的不断优化,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为缓解贷款增长放缓带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压力,我市各金融机构还加大表外业务的拓展力度,把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和融资性保函作为发展重点。至7月末,全市银行承兑汇票余额达6.63亿元,同比增长32%;融资性保函余额达1.15亿元,同比增长64%。与此同时,我市还通过举行非银行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推介活动,为朝阳集团、双兔食品、浩明光电和日兴生物等4家企业,分别发行企业集合债券7000万、4100万、4200万和2000万元,企业融资取得实质性突破,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发展。
贷款增速滞后经济增速 贷款难依然存在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发展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的良好势头。1至7月份,全市实现财政收入27.4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2.2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433.4亿元,同比增长3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5亿元,同比增长24.4%,多项经济指标增幅名列扬州市前茅。但从冷静分析中可以看出,全市贷款增速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贷款增量增速的位次在扬州市各县(市)区中呈下降趋势。1至7月份,市建行、农商行、邮储银行的信贷投放都超过了序时进度,分别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103.91%和94%和62%,但有些银行的信贷投放还未达序时,完成的目标数还很低,银行与银行之间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
当前,我市的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较快,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增大,上半年,全市民营企业新增注册资本超过80亿元,这些企业急需银行“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但少数金融机构对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认识不足,存在“慎贷、惜贷、怕贷”的心理,主观上给中小企业贷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尽管市建行、市中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辟了中小企业贷款绿色通道,设立了“中小企业贷款经营中心”,但还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与此同时,金融产品还不够丰富,融资渠道相对狭窄,服务手段还有待创新。
加大信贷投放 让金融的“轮子”转得更快
当前,是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各金融机构如何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合理引导资金流向,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让“金融的轮子”转得更快,确保完成全年新增贷款30亿元的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2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1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达到3.5%和5.56%。这充分表明,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冷静分析研究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信贷投放对全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更要把信贷投放工作与国家宏观货币政策有机结合起来,让全市更多的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得到信贷支持。
对照全年新增贷款30亿元的目标,今年1至7月份,全市新增人民币贷款17.87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9.57%,与去年同期相比,低了7.88个百分点。因此,相关部门认为,各金融机构应加快做大信贷规模。特别是那些信贷投放未达序时的银行,更要切实增强信贷投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对接力度,做好调查申报,积极向上争取,努力尽快达序时;信贷投放工作做得好的银行,要勇挑重担,能多则多,能超则超,多做贡献。在信贷投放过程中,要注重向优势企业、向重大项目倾斜,主动深入企业了解资金需求,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相关部门认为,金融部门要创新银企合作模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