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9 00:00:00 作者:胡行球 顾爱品 任仁 来源:今日高邮
日前,高邮籍海军装备研究院政治委员(海军政治部原秘书长)李道明给本报来函,向家乡媒体介绍海军航空兵司令部一位高邮籍的革命老干部韩定平。
记者甫接资料,有点纳闷:咱家乡在京城有这么一大官,咋没听人说过呢?
中秋节前,记者一行来到韩定平的衣胞之地临泽镇韩夏村。谁知记者打听韩定平的话语一开口,村上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个个喜笑颜开,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道:“他是我们家乡人。”“他还时常托人带钱给生活困难的老同学韩祖训用。”“好些年前村里买大船请他帮过忙。”今年78岁的韩荣和是韩定平的侄子,他说:“韩定平没有忘记家乡,多少年前就说要回来看看,只是后来身体不好,长期卧床。去年11月26日,他以85岁高龄在北京海军总医院去世。”韩荣和的一番话,使热闹的场面顿时安静下来……
金日成(左四)与韩定平(左一)、冯忆罗(左二)、薛雯(左三)等合影。
年少报国的“韩王铁骨”
韩定平1925年5月出生在临泽的韩庄。他母亲去世较早,童年生活由姐姐们照顾。韩定平的青少年时代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高邮是被日军伪化了的所谓“模范县”,日伪军对高邮地区抗日力量的镇压和对老百姓的欺压十分严酷。
虽然抗日的形势十分险恶,但在新四军一旅一团还未进入高邮和宝应前,在韩定平的家乡就已经有了地下党的活动——成立了中共高(邮)宝(应)工委。时任中共高宝工委组织部部长的夏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高邮县委书记、江苏省民政厅厅长),就是韩定平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1940年,15岁的韩定平便投身地下革命工作,张贴革命标语、侦察敌情、除汉奸恶霸。韩定平的奶奶姓王,那时韩定平为自己起了个名字叫“韩王铁骨”。韩定平参加党的地下活动后,党组织为培养他,让他与他的二姐夫翟善百(中共党员、支部委员)一道去上海读高中。读了一段时间书后,韩定平觉得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应该是投身抗日救亡活动报效国家。于是,他便从上海又回到家乡。
1944年12月,韩定平参加新四军后,党组织决定送他去苏中军区设在宝应县的“苏中公校”继续学习。
在当年,韩定平算是革命队伍中的“大知识分子”,先后在苏中军区高邮县独立团干部训练队任教育干事、苏中军区政治部前方工作队组长、苏中军区供应部书记,还参加了盐城、伍优、二墩等战斗。
韩定平、冯忆罗夫妇合影
我军第一代飞行员
1946年5月,我军开始组建空军,在全军遴选优秀人才学飞行。韩定平有幸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即“东北老航校”)的一名学员,并于1948年12月从领航队第一期毕业,成为我军培养的第一批飞行员,毕业后,担任华北航空处秘书。
韩定平从“东北老航校”毕业时,解放战争的形势已向有利于我方的趋势发展。此时,韩定平参加了解放北平和南京等重大战役。在解放南京时,他还进了“总统府”。
1949年5月上海解放,韩定平参加了接收国民党“两航”起义的工作,并担任上海空军部办公室副主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韩定平调任华东航空处秘书室秘书主任;11月任华东航空处侦察科副科长,不久又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校第一期领航速成班,于1950年5月毕业;毕业后,任我军第一支航空部队——空军混成四旅12团TU—2型轰炸机领航员。
1951年1月,韩定平又成为空军第三师领航主任。同年10月21日,他随空三师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前线指挥所负责空三师对空作战指挥和引导。
在朝鲜战场上,敌我空军对比悬殊巨大,韩定平与战友们创造性地发明了多种对敌机预警定位手段。空三师参战86天,就击落击伤敌机64架。1952年2月1日,毛主席在看了空三师的战报时,写下了“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的嘉勉。至1953年1月26日,空三师共击落击伤敌机114架,成为抗美援朝志愿军中的英雄部队;韩定平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勋章。
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定平任中央军委空军司令部领航处副科长。1954年4月组建海军航空兵时,他调任海军航空部训练处领航科科长,1959年5月任海军航空兵司令部领航处处长。1960年任海军航空兵第五师副师长,同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55年,韩定平被授予海军少校军衔,1962年晋升为中校,并于1955年荣获“三级解放勋章”。
冯仲云(前排右三)、薛雯(右二)与韩定平(后排右四)、冯忆罗(后排右三)等合影。
千里姻缘一线牵
1956年韩定平与冯忆罗在北京结为伉俪。
千里姻缘一线牵。冯忆罗是常州武进人,她的父亲冯仲云是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冯仲云与朝鲜金日成元帅是亲密战友,他们曾并肩浴血抗击日寇14年。
冯仲云是“双百人物”,于1927年入党,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曾任中共东北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第三路军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水利部、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曾当选为“八大”代表和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终年60岁。
1945年,侵华日军四面楚歌。13岁的冯忆罗在家乡,由新四军江南办事处的交通员秘密带领,渡江北上,来到苏北水乡古镇临泽。
冯忆罗说,那时她已与父亲离别12年之久,只知道父亲在东北打鬼子,因此,自己也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可是她仅有13岁,部队里不接受她,还动员她回到家乡去读书。冯忆罗不气馁,多次要求参军,后经部队领导同意,于1945年7月正式成为一名新四军小战士。冯忆罗在临泽参军后不久,部队就到了东台,她被分配在苏中军区司令部工作。冯忆罗的表姐也与她一道由家乡来到临泽参加新四军,被分配在苏中军区政治部工作。冯忆罗时常去表姐处玩,也就认识了与她表姐同在政治部工作的韩定平。
冯忆罗与韩定平两人“拍拖”10年才喜结良缘。冯忆罗告诉记者,青少年时代处于战争动乱时期,没有机会学习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她进入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才与韩定平结婚。
风华正茂时的韩定平
与金日成、金正日两代人的深情厚谊
冯忆罗从北京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国家农业部外事局工作。上世纪60年代初,她随农业部部长廖鲁言访问朝鲜,担任翻译工作。金日成热情地邀请她到家中做客,并设晚宴招待她。冯忆罗说,那时正值我们国家特殊困难时期,金日成向她赠送了许多饼干和巧克力。冯忆罗向金日成汇报,她已结婚,有了幸福的家庭。金日成十分关切地询问了冯忆罗丈夫韩定平的情况,并诚挚地邀请他们全家来朝鲜游玩。
10年“文革”浩劫,让冯仲云和冯忆罗遭受康生和“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冯忆罗被关入秦城监狱。韩定平在康生和“四人帮”的高压下受株连但矢志不渝。1981年韩定平恢复工作,出任海军航空兵司令部副参谋长,1983年任海军航空兵司令部副军职顾问。
韩定平在恢复工作后,为恢复组建海航机关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在负责装备科技工作期间,曾组织接收“超黄蜂”,研发“水轰5”、“轰6丁”和“歼轰7”,为海军航空兵部队装备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1988年7月,韩定平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奖章。
离休后的韩定平,参与创建了“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还担任首任秘书长及常务副会长等职务。
1992年,冯仲云夫人薛雯和女儿冯忆罗、女婿韩定平应邀赴朝鲜,参加金日成80寿辰活动。金日成见到韩定平十分开心。金日成与他们的合影在朝鲜主流报纸一版刊登。1994年金日成病故,冯忆罗他们作为极少数外国友人破例出席葬礼,并受到金正日的亲切接见。
2002年4月,冯忆罗、韩定平应金正日邀请,在纪念金日成诞辰90周年期间赴朝参加活动。不料韩定平刚到平壤火车站便突发脑梗。金正日亲自打电话指示组成医疗小组,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经过朝鲜最好的医护人员20多天的救治,韩定平才脱离了危险,后又住院治疗了30天后才回到北京。
在记者对冯忆罗进行电话采访的过程中,冯忆罗说,他们原打算在朝鲜参加完金日成元帅90周年诞辰活动后,就到阔别多年的家乡临泽看一看。谁知,这成了韩定平未能了却的心愿。
韩定平,少小参军报国,功成名就却不居功自傲,显现了一位革命军人、革命老干部的本色人生。
已从国家外国专家局离休、享受副司级待遇的冯忆罗表示,她将在明年春暖花开之际,和两个儿子韩晓平、韩晓罗一道来临泽这个让她参加新四军、走上革命道路,又成为自己婆家的福地看一看。
冯忆罗女士,您的婆家人热切期盼您故地重游!
本文图片由冯忆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