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6 00:00:00 作者:郑展 汤兰英 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调查发现:农村手机市场竟有二成不合格
日前,市消费者协会与通信部门联手,对城区周边乡镇手机消费市场进行了一次暗访,暗访发现,各类“山寨”版手机充斥农村市场,部分手机伪造、甚至没有进网许可证标志,有的还涉嫌假冒知名品牌手机,有近20%的手机为不合格产品。
“山寨”手机险让一塘虾覆没
7月下旬,水产养殖户秦某花600多元,在龙虬镇一家手机店购买了一款某品牌手机。当时,商家告诉秦某,这款手机是“水货”,商家只对手机软件保修一年,硬件不保修。秦某当时没在意,但几天后发现这部手机经常没有信号,他去手机店询问,老板的答复是:你的虾塘离集镇远,属于通讯盲区,没有信号是正常的。8月份,秦某饲养的罗虾出了病情,联系上卖虾药的商家,约好上午8点送药到虾塘,可快到中午了秦某还没有等到药物。秦某急忙打电话,发现手机已经死机,便匆匆赶到药店与卖药的发了一通火,但卖药的说他一直关机,没法联系。
“山寨”手机差点让一塘虾苗“全军覆没”,秦某随后找到手机店。手机店老板表示,手机出现死机、无信号等情况,究竟是不是软件问题,需要将手机留下,经过仔细检测才能确定。对此,秦某觉得很难接受,认为手机质量有问题,要求退货。但商家表示,如果秦某认为该手机有质量问题,只能送厂家维修。秦某对此答复不满意,就前往市消协投诉。后经调解,商家终于答应调换一部同等价格的手机。
据了解,类似秦某遭遇的投诉者不只是一个。他们买了“山寨”手机后不是用不了几天、通话时中断信号,就是杂音太大无法听到对方讲话,更有“山寨”手机在通话中还发出尖叫声,让人感到刺耳的痛。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山寨”手机不但存在重大质量问题,而且辐射严重,对人体大脑极其有害,如果用机通话时间较长,人的头脑会感到胀痛。
低廉价格为“山寨机”提供市场温床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手机在农村的覆盖率近30%,农村市场空间较大。据业内人士介绍,手机更换的速度非常快,一般使用3年左右,这意味着每年我国农村手机市场的需求量在3亿部左右,农村市场因此成为众多商家想抢下的一块“肥肉”。
在高邮镇几家销售手机的店铺,每个销售柜台摆放的大都是手机模型,听说顾客不想花高价,很多柜台都能拿出高仿手机、山寨手机。在一个柜台上,销售人员拿出一款手机,粗一看其外表,与品牌手机无异,标志、大小、外部结构,包括附件(耳机、电池、充电器)完全可以以假乱真,一部该品牌的同款手机市场价在2500元左右,与其极其相似的山寨机只卖1000元,同时锂电池、充电器、耳机、数据线也一应俱全。一位手机销售商似乎很坦诚,他说:“八八价格八八货,我们明码标价,并告诉对方这是‘山寨’手机,有的人就是要买这种价格低、外观又好看的‘山寨’手机。”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市场上能卖500元至1000元的“山寨”手机,商家进货时也只有300元至500元,利润可翻番,如果遇到一些不会砍价的消费者,利润会翻番再转弯。
记者在高邮镇某手机店了解到,从去年底开始,500元以下的“山寨”机销量比例已经达到40%,各种“山寨机”只要价格低,一般都能卖得出去。同时记者还了解到,对正规手机来说,销售商所赚利润很小,有的销售商在店面里放些正牌手机是为了“撑撑门面”。因为“山寨机”价格低,还有部份消费者为了“挣面子”,也愿意买“山寨机”充“名牌”。这就给“山寨版”手机在农村市场盛行提供了温床。
抵制“山寨” 净化市场
针对农村手机市场存在的问题,业内人士建议农民消费者不要图小便宜去买“山寨机”,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购买正牌手机,共同抵制“山寨”版手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专家还提醒,如果在手机店购买了手机,你可以通过人工电话查询进网许可证标志信息和手机串号的真伪;也可以发送“RW#许可证编号#扰码”至9500,查询进网许可证标志的真伪。
此外,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手机市场的检查力度,打击假冒伪劣手机违法经营行为。同时帮助消费者提高辨别真假手机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