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5 00:00:00 作者:姚静 来源:今日高邮
2011年11月21日,我市16名党政机关代表圆满完成在新加坡为期一周的专题研修班学习任务。短暂的新加坡学习生涯,学员们主要了解了新加坡国情、政府架构、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业园区与生态城的规划、管理与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的模式与产业升级借鉴等情况。通过这种零距离的接触,学员们全身心地感受到新加坡政府的服务、城市的管理、人民的敬业精神等,并立志更好地投身于我市“十二五”建设中。近期,本报记者专门走访了部分学员,聆听他们新加坡之行的感悟。
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副局长 从明:
加大依法治城的力度
深刻印象:因为多年从事城市管理工作,从明新加坡之行的目光自然而然定格在与城市管理相关联的细微之处。“新加坡的街道上看不见一丁点垃圾,如果有谁随手乱扔垃圾,会跟做了贼一样心虚、脸红,生怕被人耻笑。”从明给记者举了个最简单的例子。
新加坡之行,从明自己都没想到竟然随手拍了近千张照片,他觉得,整个新加坡就是“一步一景一情调”,每一处都是那样的精致,那样的绚丽。“新加坡城市路面整洁有序,建筑物保存完整,空中无乱拉现象,车容车貌整洁,抛、洒、漏现象全无,而且整座城市碧绿宜人。
他山之石:从明将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成功做法进行了归纳,他觉得新加坡具有“规划先行”、“以人为本”、“精细管理”等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关键在于新加坡的城市管理不仅仅是职能单位的职责所在,更体现出“大城管”的格局,政府通过对部门职责的明确、跨部门的综合协调以及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狠抓行之有效的精细管理。此外,新加坡城市奉行“无事不立法”的法律系统性和“罚款城市”的法律严肃性,在健全城市法制环境的同时,更激发培养起市民的环境意识,真正做到了“爱惜环境,人人有责”。
学习借鉴:从明结合此次新加坡之行,对高邮的城市管理有了更深切的感受。“我们应适应新形势,不断强化大城管理念”。首先应做好源头规划,将专业管理逐步过渡为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属地管理的主体作用。其次,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制,狠抓城市长效管理,夯实基层基础工作,进而实现城市管理从粗放型到精细型、经验型到科学性、行政型到依法型的转变。据悉,近年来,我市正着手准备引入数字化城管等科技手段,从而提升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不断加大依法治城的力度。
市城南经济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陆登峰:
“真正的竞争力在新加坡人的头脑里”
深刻印象:新加坡拥有大小工业区38个,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0多家在新加坡建有区域研发中心,全球有7000多家跨国企业和科技伙伴在新加坡落户。
陆登峰说,课堂上,授课老师不时提醒:“你们的部位竞争优势在哪?区域发展方向是什么?你为项目准备了什么?客人为什么要到你这儿来投资?”据说新加坡的失业率一直在4%以内,大学、技校随项目引进适时调整专业,甚至从现有企业选调人员用来充实新项目。陆登峰无限感慨:“真正的竞争力在新加坡人的头脑里。”
他山之石: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新加坡经济分别经历了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转变,直到现在的知识与服务密集型。新加坡工业园区开发共有四个步骤:一是通过产业研究和战略定位,明确园区的发展方向。二是规划空间,安置配套设施,协调城市环境。三是严格按照规划执行建设施工。四是到位的园区管理。但凡有招商活动,新加坡人都做到以客为先,用心聆听,采用科技,保护环境。
学习借鉴:“目前城南经济新区还处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过渡阶段,相信随着园区定位的进一步明确,产业集聚力度会越来越明显。”陆登峰说,纵观新加坡园区的发展史,园区的发展离不开超前的规划,事先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和前瞻性分析,才能对园区进行精准定位,从而引发产业的集聚效应,为大企业的落户奠定基础。谈及招商引资,陆登峰表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的服务功能、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是关键。“事情按要求做成,这只能叫满意,超过了要求,才使人愉悦!说到底,让人感动才真正叫做服务!”陆登峰引用在新加坡培训时学到的一句话说。
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市经济开发区规划分局局长 朱广跃:
注重城市规划的科学制定和认真执行
深刻印象:“把未来带到现在,是新加坡的规划本质”。朱广跃说,新加坡的规划理念对发展中的城市来讲,最有吸引力、最让人解渴、也最为实用。
新加坡独立后,仅用了四十多年时间,就建设成为一座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走了一条超常规的快速发展之路。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总面积710平方公里(约为我市高邮湖面积),资源贫乏,土地紧缺。但绿化面积竟占国土的45%,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
他山之石:新加坡非常注重城市规划的科学制定和认真执行,真正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朱广跃介绍说,新加坡的范围概念性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40至50年的发展方向,每10年修编一次。在概念性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实施性的发展指导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每5年修编一次,以体现规划的连续性、时代性、超前性和科学性。同时,新加坡政府还以法律的形式赋予规划当局“禁止一切非法用途的权力”。在新加坡,规划的编制过程和最终方案都是公开透明的,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公众的参与。
学习借鉴:作为一名规划人,朱广跃的目光始终定位在“规划先行与执行力”上。目前我市正迎来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他觉得,我市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工作中,更应突出历史文化、生态水系、适宜人居三大特点,推动“四大名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要以战略眼光高起点、大手笔搞好城市规划。突出规划的战略性、长期性、连续性,并具有超前性和权威性,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划城市,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超前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区未开发地段尽可能先行实施道路建设、公交和地下管网建设,以完备的服务设施增加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强城市发展潜力。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城市。大力推进绿化建设,提高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水平。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局长 吴惠山:
扩大住房保障,让人活得舒心、安心
深刻印象:在新加坡建屋局大厅挂着一幅杜甫的字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说:“放眼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如此全面的公共住屋计划,而新加坡也是全球国民拥屋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政府于1964年推出了“居者有其屋计划”。经过50年的发展,新加坡政府建造了近100万套公共住房,目前82%的人口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共组屋里,超过90%的人拥有自己的组屋。
他山之石:吴惠山介绍说,在新加坡,无论是医疗保险、就业、还是住房,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尤其是住房保障更为显著。在新加坡,有百分之八十的人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里,但每个家庭只允许拥有一套这样的房子,一旦拥有,必须五年后才可出售或换大一点的房子,在组屋层级上,根据家庭的总收入决定一个家庭能住什么样的组屋,总而言之,要确保居者有其屋。如新加坡人62岁退休,一生有两次申领政府组屋的机会,且可以根据收入情况小房换大屋,政府也可以回购组屋供老人养老。组屋有99年的产权,若一个人25岁申领到了组屋,他只住了不到四十年,离99年的产权还有60多年,那么,组屋可留给子女,亦可将这60年的产权卖给政府,政府每月给钱用于此人的生活养老。难怪新加坡归来后大家都由衷感叹:这一项政策让人活得舒心而不累、安心而不慌!
学习借鉴:这些年,我市财政投入不断加大,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全市住房保障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为一批城市“双困”家庭解决了住有所居问题。吴惠山表示,今后,我市还将继续加大财力投入,调整住房保障政策,扩大保障范围,将保障对象由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逐步扩大到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