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干姐姐,您在哪里?”

2012-02-15 00:00:00    作者:孙铎    来源:今日高邮

——宝应县革命后代宋必华寻找高邮市烈士之女杨女士

2月6日早晨,宝应县一位姓宋的男士给笔者打来电话,询问高邮县二区古台村今在何处?限于资料,笔者一时难以给予对方准确的答复。后来笔者了解到,来电话者是宝应县已故革命军人宋登洲的儿子宋必华,他希望笔者帮他寻找他的干姐姐——与他父亲生死相约的高邮市革命烈士杨书元女儿杨女士。之前,他已多方打探,一直未果,故来电话咨询。

忠骨埋异乡

在山东滨州渤海革命烈士陵园里,长眠着297名革命烈士。他们中的不少人,由于埋骨异乡,音信隔绝,60年来没有亲人祭拜。其中,籍贯为江苏的烈士有49名,注明为“江苏扬州人”的有2名。一位是江都人,名叫王兆林,牺牲时年仅22岁,籍贯江都市天桥区王家湾,生前为华野总供给部军实员,1948年3月受伤住院,1949年3月29日牺牲,现葬于山东滨州烈士陵园。江都市民政局已查到有关信息,但亲人仍在寻找之中。另一位则是高邮人,名叫杨书元,牺牲时41岁,籍贯高邮县二区古台村,1947年9月受伤住院,1949年11月4日牺牲,牺牲地点山东蒲台县城镇区洪文村。然而,我市民政部门的烈士名单上却查无此人。

生死相约

据宋必华讲,他父亲名叫宋登洲,于1945年8月初在宝应县参加新四军,后在开封战役中身负重伤,被送往后方部队医院抢救、治疗,救回了一条命。在住院治疗期间,他结识了一名负重伤的高邮籍战友——杨书元。革命情谊加老乡之情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结在一起。于是,两人生死相约,谁能活着回家就请谁把对方的情况转告家人,使死者能够安息、生者能得音讯。1949年,杨书元终因伤势过重牺牲在部队医院里,部队为他置办了棺柩,并举行了葬礼。而宋登洲经过治疗后回到部队。

干父女曾相认

1950年春,宋登洲从部队复员回到宝应县农村老家——宝应县小官庄。他的归来,让家人惊喜不已。为履行生死诺言,他回家后不久即徒步数十公里,急切地赶到高邮县的杨书元家里,把杨书元牺牲的消息告诉他的家人。杨书元全家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悲痛。据说杨书元家住在界首一带。

据宋必华回忆,1971年前后,杨书元的女儿、女婿曾经到过他家。当时他才9岁,他父亲让他喊杨书元女儿为“干姐姐”。“干姐姐”长着高挑的个子,岁数和他妈妈相仿,当时宋必华就感到很奇怪,而对这一切也仅是个模糊的记忆。

上世纪90年代,宋登洲夫妇相继去世,没有给宋必华留下杨书元女儿居住的具体地址及联系方法。加之,因交通不便和经济条件等因素所限,两家就再也没有联系过。

寻亲锲而不舍

几年前,宋必华为寻找“干姐姐”杨女士,特地赶到高邮市界首镇寻找过,却无果而回。

2010年4月,宋必华看到《扬州晚报》上登载一篇题为《王兆林、杨书元的亲人,你们在哪里》的文章,又坚定了他寻找父亲战友遗孤的信心与决心。

此后,宋必华曾联系过高邮市界首镇政府民政科,但对过去情况比较了解的老科长已去世,新任干部不知情,因而未能获得任何线索。

2011年清明节前后,宋必华又追访到高邮烈士陵园,并翻看了烈士纪念册。据他说,既未能找到杨书元烈士家庭的住址,又未能查到杨书元烈士的名字。

其间,《扬州晚报》记者韩秋、李倩曾电话联系过高邮市民政局负责人,答应将尽力查询,但未有结果。

可循线索

笔者接到宋必华的求助电话后,立即放下手头工作,就市地方志办公室现存的资料,进行追踪查阅。

首先,就杨书元烈士姓名进行查阅。在由高邮县地方志办公室于1990年编纂出版的《高邮县志》第二十六篇《人物》第三章《人物名录》第一节《烈士名录》中,载有杨书元烈士的姓名,被列于“居住点不详的烈士”条目之中。虽有其名,家住何处却无法确定。

接着,就杨书元烈士墓碑所刻地点查阅。烈士墓碑上所刻地点为“江苏高邮县第二区古台村”。根据《高邮县志》载,在20世纪40年代我党所设置的高邮县抗日民主政权行政区划中,二区系指车逻、八桥、龙奔一带;而界首一带却属六区。杨书元烈士的家究竟是在二区还是在六区呢?碑上地址是否会刻错?还有高邮在1945年曾一度直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墓碑上的“第二区”是否指高邮县呢?

再查墓碑上“古台村”今址。根据1983年高邮县地名委员会编纂的《高邮县地名录》所载,在《二沟公社》篇中,载有“古庄大队”条目,并注“因古姓而得名”。据《高邮年鉴》载,古庄村(大队)于2000年被并入保安村,二沟乡(公社)亦于同年被并入三垛镇。如今的三垛镇保安村古庄组,是否就是当年烈士墓碑所指的“古台村”呢?另根据《高邮县地名录》所载《车逻公社》篇中,在“保丰大队”条目中设有“上马台生产队”条目,并注“因古时有一大将在此搭台上马而得名”,上马台庄地属原高邮县第二区,且附近有一杨姓大庄,这个“上马台庄”是否就是“古台村”呢?

根据上述线索,希望有关方面和乡镇村组织与知情者、热心人提供具体可靠的杨书元烈士居家及家人的信息。

宋必华告诉笔者,他老家住在宝应县小官庄镇祖全村校东组,是原东风公社陈湾生产大队立新生产队。他希望“干姐姐”能尽快与他联系。他也恳请热心人、知情者和相关组织、单位向他提供有效线索,帮助寻找他“干姐姐”的下落。

提供线索者,可直接告之宋必华本人,地址如上所述;亦可告知报社和笔者,以便转告。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