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5 00:00:00 作者:任仁 来源:今日高邮
1966年2月13日,张爱萍将军乘坐吉普车来到位于府前街的高邮县委县政府大院。车一拐进大门,张爱萍就被大院内挂在大楼上面的巨幅行草书对联吸引住了。对联内容一边是“大讲毛泽东思想”,一边是“大学毛主席著作”。每幅高8米多、宽1米多,从三楼一直挂下来,朱红色的大字写在银白色的铁皮上,十分耀眼。
张爱萍看着对联上这些1米见方、带有颜鲁公笔意的行草书,高兴地连声夸赞道:“这字写得好,很有传统功力,笔力雄浑豪放,有气魄。”县里陪同的主要领导查长银告诉他,这是我县一名20多岁名叫王尔聪的青年人写的,他家是书香世家,他父亲的字写得也很好。张爱萍立即说:“用我的车,明天把他接来,我和他见见面。”查长银一面通知王尔聪,一面派人准备笔墨纸砚。14日那天用的是一方1尺2寸的圆砚台和胡开文的古墨,还有一些上等的6尺特净皮宣纸,县委食堂的曹师傅磨了一天墨。
14日下午,王尔聪由张爱萍的秘书长陪着进入县委县政府大院,经过三道岗,到了西花园的二楼小会议室。王尔聪一上楼,就看到身着呢制服、精神矍铄、气度非凡的张爱萍。张爱萍一见王尔聪,立即握住他的手说:“尔聪,年轻有为。”并关切地问:“老父亲身体怎么样?还写字吗?”王尔聪很感激地一一作了回答:“父亲还在写,最近写文征明的行草书。”张爱萍说,他现在写怀素的狂草《自叙帖》。
那天几乎整个下午,张爱萍就与王尔聪谈书画。两人都喜欢怀素的作品,他们谈古论今,从用笔又谈到结字,王尔聪说:结字要相避相让,如“担夫让道”。张爱萍接着说,你说得对,就要如“飞鸟出林”、“鸟绕树杈”、“惊蛇入草”。“书法以用笔为上,需用中锋平正之笔”,两人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在旁陪同的有省委、地委和军队的负责同志,还有高邮县委书记潘震球和查长银以及县委办公室主任召建农,他们在一旁听了也很高兴,很感兴趣。谈兴浓时,张爱萍还与王尔聪挥毫泼墨。张爱萍先写“人民公园”、“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王尔聪写了“艰苦朴素”、“志在高远”,尔后张爱萍用狂草写了多幅毛主席诗词和他自己作的诗,分别赠送给王尔聪和陪同的领导。写字时,张爱萍给王尔聪看了他用惯的湖州产的双羊牌长锋羊毫笔。此笔由他的秘书长替他随身带着。
张爱萍与王尔聪告别时,嘱咐他继续努力,并一再说多联系。不久,“文革”爆发,张爱萍在十年浩劫中遭受迫害。即使在那样险恶的环境里,张爱萍还让他在上海的部下苏参谋专程到高邮看望王尔聪和他的父亲,并带来2斤特级碧螺春茶叶。
这次张爱萍接见王尔聪,是王尔聪的光荣,也是高邮人民的光荣。王尔聪说,张将军高尚的人格和对国家的卓越贡献,是他人生永远的楷模和榜样。他表示,对张将军知遇之情的最好感恩和追思,就是在书画艺术道路上追求更高的境界。
链接: 张爱萍,1910年生于四川达县。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早年在家乡参加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现代国防科技建设的领导人之一,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建国后张爱萍曾就任过华东军区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要职。 张爱萍是著名的将军诗人、摄影家、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