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1 00:00:00 作者:葛余兆 杨星 来源:今日高邮
近年来,国家医改方案配套措施陆续出炉,中医药因为拥有简便、有效、价廉,在民间有深厚的基础等优势,其重要性逐渐显现。我市作为全国第一个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历来非常重视中医药推广工作。近日,记者就此作了深入采访。
“中医诊疗区”年底乡镇全覆盖
18日上午,记者来到郭集镇卫生院,顺着西大门入内,一眼便可看见整洁、醒目的中药房,向左是古朴、典雅的候诊走廊。这是全市统一标准制作的中医药宣传文化长廊,所陈列的内容融可读性、资料性、观赏性为一体。
郭集卫生院的“中医诊疗区”总面积约200平方米,除中医内科、痔科,还有一间针灸室。上午9点多钟,针灸室内六张针灸理疗床都有患者。一位患者告诉记者,这些诊疗床今天已经接收过两批患者了。正在开处方的顾同章医师提醒患者:“你针灸时不要说话,讲话会影响治疗效果。”
19日下午2点,在车逻镇中心卫生院“中医诊疗区”,正在为病人治疗的周志刚医师告诉记者,仅针灸理疗每天要有五六十位患者,6张床位一直“闲”不下来。此时,一位叫吴登尔的病人正在接受针灸治疗。他告诉记者,去年年底,他因为种田劳累受了寒凉,肩周炎复发,原以为歇歇就可以康复,结果拖了20多天,疼痛难忍,没法做事,生活自理也困难。到这儿治了几天,情况好多了。由于参加了新农合,一个疗程也就花几十元,老百姓承受得起。
市卫生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我市把中医药服务体系作为农村卫生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支持系统,形成了“一网多用、两线结合、自成体系、全面发展”的中医药发展格局。在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中,我市注重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分批实施,全面覆盖,对乡镇卫生院中医科进行标准化建设,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建设,将中医诊室、针灸治疗室、推拿康复室、熏蒸室和中药房、煎药室等中医功能科室集中设置连成一体,形成相对独立能够综合开展中医药服务的“中医诊疗区”, 方便患者就诊。同时,免费向群众发放中医健康教育处方,定期深入社区开展中医科普知识讲座。去年年底,省卫生厅领导来邮调研中医药工作时,肯定了我市中医药工作发展模式,并希望我市不断探索新医改制度下中医药工作发展思路,为全省提供经验。
据了解,我市将进一步加大乡镇中医药工作推进力度,力争今年年底“中医诊疗区”在乡镇卫生院实现全覆盖。
“国医堂”满足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
近日,记者来到市中医院“国医堂”,看到就诊患者络绎不绝。“国医堂”内有四位老中医坐堂,分别开设中医骨伤、脾胃、肝病、儿科等多个特色专科。
记者看到,老中医张涛正在为一位骨折患者进行复位。该患者在上海打工时不慎摔倒,造成上肢前臂骨折,在上海就医需手术治疗费上万元,听朋友讲家乡中医院开设的“国医堂”有骨伤科老中医坐诊,他慕名前来就医,仅花治疗费、药费不到一千元。该患者激动地说:“中药不仅花费少,还免去手术和二次开刀拿钢板的痛苦,中医药疗效真好!”张涛告诉记者,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骨伤病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多数骨折只需要传统的骨伤手法复位加上小夹板固定,采用传统中药内服外用,就可以达到愈合的目的,尤其适用于儿童、老人和妇女。
市中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医堂”的建立是政府关注民生,满足中医药服务社会,为百姓提供多样化中医药服务需求的便民措施,也是加快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又一创新之举。记者了解到,“国医堂”自去年8月份开诊以来,就诊患者已达10810人次,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中医药服务平台,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和好评。
队伍+政策 助推中医事业发展
19日上午,在郭集镇盘塘村卫生站,记者看到,乡村医生吕祥正在为病人把脉。得知记者来访,病人姚先生夸起吕祥来滔滔不绝,“吕医师擅长中医西结合,我母亲、太太的高血压等慢性病都是被他医治好的。这不,我自己也来找他帮忙了。”
吕祥的父亲也曾是一名乡村医生。看到父亲在为病人看病时坚持使用中药,疗效好,又省钱,于是2006年,吕祥到市中医院拜师。吕祥表示,当时村卫生站站长、镇卫生院院长都很支持他学中医这一举动,并为他报销了相关费用。
近年来,市卫生局为培养中医人才,先后举办面向乡镇医疗机构的农村中医大专自考班、中西医结合委托培训班、中医古典医籍提高班以及中医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系统培训500多人次,全市140名基层中医药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全员轮训,70%以上人员进行了两次培训,去年有117名中医人员通过江苏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培训取得合格证书。7名青年中医被列为“江苏省农村优秀中医人才”培养对象,全市已初步形成市中医医院中医人员以本科学历为主,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村卫生站(室)乡村医生以中专学历为主的中医人才配置格局,每个乡镇卫生院均有3至4名中医药人员。
我市在注重中医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加大对中医事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切实减轻百姓就医负担。早在2003年,我市被列为全省新农合试点市以后就制定出台了新农合报销优惠政策,将中医药费用补助标准较基本补助比例相同费用段提高10个百分点。市中医院中药特色制剂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报销范围,以鼓励和引导群众充分利用中医药技术和手段防病治病。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新农合共报销中医药费用580万元,农民从中多获益77.5万元。
市卫生局局长赵国祥表示,今后,我市将充分利用现有的中医基础和中医药资源,大力发展中医专科专病,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让百姓享受更好的中医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