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2 00:00:00 作者:郭兴荣 来源:今日高邮
4月30日,第三届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越野赛(以下简称“环湖赛”)圆满落幕,来自海内外的近400名选手为邮城市民带来一场盛况空前的体育盛宴。
王林山 摄
赛事规模创纪录
据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尤泽勇介绍,此前,环湖赛已成功举办过两届,今年是第三届。为办好此项赛事,市体育局、公安局、城建局、卫生局等部门广泛参与、积极配合,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使环湖赛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响,影响力越来越大。
尤泽勇告诉记者,第一届环湖赛参赛人数为107人,第二届参赛人数为304人,本届限额报名人数350人,但实际报名人数达到了379人,为历届最多。此外,参赛选手的分布也从当初的以省内车友为主,逐步扩大到如今的整个长三角地区,甚至海外,影响力越来越大。他预计,不久的将来参赛选手人数可突破千人。
比赛路线“亲水近湖”
为体现“以赛为媒,展示形象”的主旨,本届环湖赛比赛路线进一步优化。首先,将赛事出发地点选择在修葺一新的镇国寺,充分展示了高邮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其次,在赛道设计上,穿过特大桥再上新333省道,可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车友感受到高邮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和基础设施建设。
此次比赛还分别在老虎滩、白塔河大桥、龙岗渡口、金沟漫水闸、宝应三桥等处设置了5个打卡点,使整个环湖赛路线更加“亲水近湖”,车友们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之余,可尽情领略高邮湖的秀美风光。
发车仪式走“亲民路线”
据了解,本届环湖赛是第八届中国双黄鸭蛋节主题活动之一,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组委会。
比赛当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秋红主持发车仪式后,省、扬州市体育局有关领导和我市市领导朱勇、郭海平、钱富强等没有像以往那样站在台上,而是身穿骑行服、头戴骑行帽,排成一排,在参赛选手前面领骑了2公里,既体现了对各地车友的亲近,也是以实际行动推广全民健身活动,受到各地车友的赞许。
此外,组委会还组织了群众性的健身表演和互动游戏,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志愿者文明热心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本届赛事得到了许多志愿者的热心支持。赛前、赛中、赛后的每一个重要场合都能见到他们活跃的身影。从赛道标志设置、交通秩序维持到餐饮安排、应急保障,从来宾登记接待到礼品包装发放,从整体形象宣传到个人言谈举止,他们热情、文明、周到的服务受到了参赛车友和各组织单位的充分肯定。
据统计,仅市自行车运动协会就有专职志愿者32名,为参赛车友提供饮水、救护、拍照、赛后冲淋等各种服务;比赛沿线还有相关部门更多的热心志愿者参与其中。天长市政府、金湖县政府在所辖境内也为赛事提供了各种安全保障。
难忘车友“嘉年华”
本届环湖赛比以往多了“自行车草根论坛”、“环湖赛专题摄影大赛”活动程序。
4月29日下午,组委会精心组织了一个以 “共同打造环湖赛”为主题的论坛活动,来自各地的车友欢聚一堂,就如何把环高邮湖自行车越野赛举办得更出色、更具影响力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
比赛期间,市新闻信息中心和市摄影家协会组织的赛事专题摄影大赛,更是把广大摄影爱好者的目光聚集到美丽的高邮湖畔。
比赛前夕,组委会还特意为前来参赛的车友举办了“梦之蓝”车友联欢晚会。晚会现场,一个个精彩的互动节目把气氛推向高潮,给参赛人员留下了难忘的美好记忆。
据悉,赛后,组委会还将把大家的观点、感受编印成《第三届环高邮湖越野赛特刊》,并将有关影像资料制作成专题片。
赞助单位抢商机
有了前两届环湖赛的基础,今年的赛事影响力越发明显。许多企业纷纷参加赞助活动,以扩大宣传,提升品牌形象。
苏酒实业“梦之蓝”除了为赛事冠名赞助之外,还与市新闻信息中心、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赛事专题摄影大赛;南京金鸿翔公司则赞助了本次赛事的全部奖金、奖品;红太阳集团、双兔米业、袁氏食品公司为前来参赛的选手提供了高邮土特产“大礼包”,进一步提升了高邮特产的知名度、美誉度。另外,扬州网、华富集团也参加了本次赛事的赞助和服务活动。
媒体聚焦影响大
据了解,本次活动于3月中旬开始启动网上报名工作,到比赛正式举办,前后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由于有前两届的举办经验,加上之前的广泛宣传,以及各部门、各单位的紧密配合,整个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此期间,江苏电视台、《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网以及《高邮报》、“今日高邮”网、高邮电视台等媒体给予了广泛关注。同时,“扬州话舫”、“邮城户外联盟”等民间网络平台对赛事进行同步跟踪宣传,起到了非常好的推介效果,得到了江苏省体育局、扬州市体育局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环湖赛前景更美好
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尤泽勇表示,高邮举办环湖自行车越野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高邮的知名度和文化软实力。
尤泽勇满怀信心地说,只要大家都来关心、支持这一赛事,经过几年的努力,一定可以将高邮的环湖赛打造成与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赛比肩的品牌赛事和长三角地区的车友“嘉年华”。他认为,虽然整个赛事只有一天,但作为东道主,我们应该朝着“比赛一日,活动常年”的方向努力,直至将高邮建成全国知名的自行车运动营地。
他还提出了“可结合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将大运河西堤高邮至马棚段做成自行车道”的设想,从而逐步实现将自行车道从高邮湖畔延伸至果园、鱼塘、“农家乐”,吸引全国各地更多车友和游客到高邮来运动休闲、旅游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