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让“汪迷”像回家一样亲切

2012-05-16 00:00:00    作者:张晓晖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汪曾祺逝世15周年前夕,记者再次敲开竺家巷9号“汪曾祺故居”的大门,里面住着汪老的妹妹汪丽纹和妹夫金家渝,还有比邻而居的弟弟汪海珊。在那不大的客厅里,仍然是金家渝先生乐哈哈地接待了本报记者。这个已退休在家、热爱书法艺术的医院化验师,家中收藏了汪曾祺所有版本的书籍和部分书画作品,也理所当然地成了故居义务讲解员。退休近二十年来,金家渝先生几乎每年都要在家接待来自国内外研究汪曾祺的学者、作家以及文学爱好者上百人。

金家渝先生回忆说,“汪迷”中令他最感动的是,钟晋奎博士进门三鞠躬。那是在2002年7月31日,美国加州的法学博士钟晋奎先生,利用回老家陕西西安探亲的机会,怀着崇敬的心情,特意从西安飞到南京,然后直到高邮追寻梦中神往的地方——汪老的家乡。

钟晋奎一走进汪老故居的大门,见到汪老的照片便虔诚地三鞠躬道:“汪先生,我终于如愿以偿来了。”他告诉金家渝,汪老的作品平中显奇、淡中有味,备受海内外众多读者的真心喜爱。汪老笔下平平常常的“世间小儿女”,像《异秉》中的王二,《鉴赏家》里的叶三,《岁寒三友》中的王瘦吾、陶虎臣,使身在海外的人看了倍感亲切。而钟晋奎更是对有些荒凉、有些寂寞、有些神秘的大淖特别神往。

钟晋奎还建议老朋友张艺谋拍拍汪老的作品,而张艺谋表示:“我对汪老是非常敬重的,也尝试过把汪老的作品搬上银幕,但是我生在大漠,那里缺水,而汪老生在水乡,我的生活中找不到水的感觉,拍他的作品要走向世界,人家不满意就不好了。

金家渝说,这些年来,让他最感到有意思的“汪谜”是一位女大学生。那天已是下午1点多钟了,这位女大学生下车后就直奔“汪曾祺故居”,小姑娘没有顾不上吃饭就来了,当时我们刚刚吃过午饭,但是出于礼貌,我就为她炒了扬州蛋炒饭,还切了一盘自已腌制的咸鸭蛋招待她。当时看到那盘通红冒油的鸭蛋黄,小姑娘说都舍不得吃。后来,金家渝先生还给小姑娘包了几只让她带给家人尝尝。

金家渝接待众多“汪迷”,没有拿过一分政府补贴, 有时还倒贴茶钱、饭钱,但他从无怨言。他说:“凡到高邮来的客人,只要用心找到汪曾祺故居,过来看看,说明他是个真心喜爱我们家大哥汪曾祺的读者。人家从很远的地方来看汪曾祺,他们自己花钱、花时间来看汪曾祺,只是了却一个心愿。我们是汪曾祺的家人,不能怠慢人家,要让每一位来这里的‘汪迷’像回家一样亲切。”

金家渝用心接待每一位来访者,作家邓青华称“他可能是中国最好的讲解员”,而金家渝也一直乐于做这样的讲解员。他说跟“汪迷”谈大哥的趣闻,让他的心灵也得到了滋润,只要能讲,他会一直讲下去。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