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桂花飘香亲人来

2012-11-05 00:00:00    作者:胡行球 顾爱品 任仁/文 王林山 任仁/摄    来源:今日高邮

——记新四军老战士冯忆罗女士

“桂花飘香亲人来哟……”这首诞生于江西革命老区的红色经典歌曲,此时此刻用来表述新四军老战士冯忆罗回乡探亲之旅,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今年80岁高龄的冯忆罗女士日前携爱子韩晓平(中国企业投资协会金融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北京群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韩晓罗(供职于北京某律师事务所),来到她阔别66年、踏上革命征途的起点和婆家临泽韩庄(今韩夏村)。

冯忆罗一行走进临泽韩夏村

冯忆罗祖籍常州武进,她的父亲冯仲云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和著名将领。冯仲云与金日成将军并肩浴血抗击日本侵略者14个春夏秋冬。在中国共产党解放前的革命斗争史中,有3件最艰苦的事:红军25000里长征;南方红军3年游击战争;东北抗日联军14年苦斗。

冯忆罗的父亲是在清华大学数学系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是1927年“4.12”惨案发生后大革命处于低潮的5月。上世纪30年代初冯仲云受党委派到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冯忆罗于1932年在那里出生。1934年党内出了叛徒,冯仲云离开城市去了抗日游击队,于是两岁的冯忆罗由母亲薛雯带回老家武进。

1945年,冯忆罗小学毕业。怀着对父亲冯仲云的无限思念以及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时年13岁的冯忆罗不想升学读初中,她向母亲薛雯一再求诉,要参加新四军找爸爸、打鬼子。

那年夏天,冯忆罗与母亲和一名堂姐、一名表姐,在一位上海大学生担任的秘密交通员的带领下,悄悄离开武进。他们夜里行走,白天睡觉,经过多日的艰苦跋涉,来到苏北重镇临泽。冯忆罗告诉记者,她走上革命道路可谓是一波三折。她们一行到了已经解放的临泽镇,临泽区委根据新参加革命队伍人员的条件和各个部队的需求逐一分配。到了冯忆罗,一看年龄只有“13岁”,都劝其再回去读书。冯忆罗“赖”在临泽区委大院里,就是不愿回去读书,她但凡见到认为有秘密交通员模样的,就立即躲避。后来,冯忆罗强烈的要求抗日、报效祖国的精神感动了一位连指导员,最终被批准参加新四军,冯忆罗也就成了当时年龄最小的一名新四军战士。

冯忆罗的表姐在苏中军区政治部工作,她常去那里找表姐玩,也就自然认识了与表姐同在政治部工作的临泽韩庄人氏韩定平(本报曾于2011年9月19日报道过韩定平的军旅生涯)。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1946年的五六月份,冯忆罗接到了爷爷传来父亲从东北的来函。于是她们在组织的安排下,开始了又一次的长途跋涉。

冯忆罗说,要从苏北到达东北,沿途必须通过国统区的许多“封锁线”,险象环生、危机四伏。她们在部队和地方党组织的精心护送下,分别了13年的一家人终于团聚在一起。

也就在那一年的5月,我军开始组建空军。于是从各个部队挑选优秀人才到东北航校去学习,韩定平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航校的教员多为日军战俘,飞机都是东拼西凑而成的,日军战俘教员都不敢试飞。一次韩定平与几名学员试飞,飞机不幸坠落,韩定平成为那架失事飞机中的唯一幸存者。

1948年,韩定平从东北航校毕业,成了我军第一批飞行员(领航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韩定平担任空军第三师领航主任,为前线指挥所所长,负责空三师对空作战的指挥和引导。那个年代,我空军无雷达可用,韩定平就派人到山头上用望远镜观望和用耳朵听,判断敌机来袭的方向、位置,然后向指挥部报告,指挥部再下达飞机升空命令迎战。据介绍,韩定平的这套类似“消息树”式的观测战术,为我空军从敌后居高临下痛击敌机创造了良好的战机,赢得了空三师入朝86天,击落击伤64架敌机的战果。为此,毛泽东主席曾提笔写下了“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的嘉勉。

冯忆罗一行做客本报

韩定平还有件事值得家乡人为之骄傲。作为领航员,在缺少参照物的海上是很难确定目标的,韩定平有着他人鲜有的一技之长。1963年5月1日,我国自己制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跃进”号,在首航日本途中沉没。是什么原因导致货轮沉没?这引起了国际国内的广泛强烈关注。要找出货轮沉没的原因,首先要找到货轮沉没的地点。韩定平与战友们迅速出航,并马到成功地测出了沉船位置。

冯忆罗与韩定平虽然相识很早,但是到了1955年他俩才结为秦晋之好。然而,到了1966年,他们幸福的生活却遭到了康生、“四人帮”一伙的残酷迫害。冯仲云这位身经百战,为新中国的成立出生入死的革命家,在“文革”中被迫害而死,终年60岁。冯忆罗也被关入秦城监狱7年之久。

面对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冯忆罗深情地说,革命意志坚定的韩定平,没有屈服于康生一伙的威逼利诱,他一人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抚育两名幼子,并且还照顾着她的弟妹。

在去临泽韩夏村的路上,冯忆罗面对路边结得饱满的扁豆,她不由自主地摘下几粒,放入口袋里,对记者说:“老韩最喜爱吃扁豆。”

冯忆罗在韩夏村委会会议室内对家乡人说,韩定平工作热情特别高,经常放弃节假日和疗养的机会。因此,冯忆罗是飞行员妻子中最少陪同享受疗养待遇的人。

冯忆罗说,韩定平正因为特别热爱工作,因此这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有机会再回故乡看一看。也正由于这个因素,冯忆罗说,她此次回家乡,特意把两个孩子也一起带回来了!

韩定平、冯忆罗的长子韩晓平工作十分繁忙,他还是华北电力大学客座教授,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能源时事评论员,人民网专栏作家,中国能源研究会效能投资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环境记协互联网专委会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委会新技术委员,全国热工中心站理事,北京功力工程学会理事,中国能源网能源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在记者与韩晓平先生接触的短短几个小时里,他的来电十分频繁,而他接听电话的开场白几乎一样:“你好!我在老家高邮呢!”韩晓平是位“50后”,此次也仅仅是他第二次到故乡高邮,然而从他的话语里,却充满着浓浓的家乡情结。

是日中午,临泽镇党委、政府设宴招待他们,席间冯忆罗与韩晓平、韩晓罗数次向家乡人表示,他们愿意为高邮的经济腾飞贡献一分光和热。

冯忆罗、韩晓平、韩晓罗一行在邮期间,到高邮新闻信息中心作客,游览了镇国寺、京杭大运河。韩晓平望着运河中南来北往的船舶,不停地用相机拍摄。他们带着对故乡高邮这片热土的深情而去,家乡人民期盼他们明年春光明媚时再回来观光省亲。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