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8 00:00:00 作者:张晓晖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缓解邻里矛盾、调和家庭关系……他热心为我们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真的值得报道。”近日,新联社区居民何树军老先生向本报报料,新联社区负责综合治理工作的方元斌,每天奔走在社区的大街小巷,走访邻里,苦口婆心地做着说服、教育工作,被社区居民誉为“信得过的‘和事老’”。
16日上午,记者来到新联社区时,方元斌和新联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主任迮德宏正在走访邻里。提起方元斌,社区的居民都竖起大拇指:“不管是什么矛盾,只要找到方元斌,大多能解决。”
和居民倾心交谈
家长里短 真情付出
2010年7月,北海花园居民杨某哭着来到了新联社区,对方元斌说:“我和丈夫没法过了,我们要离婚!”
听到杨某的哭诉,方元斌让她先坐下消消气,把事情经过说清楚,千万别激动。
原来,杨某经营一家鲜花出租店,下班回家后她还要干家务,忙得不可开交。多年来,杨某总是跟丈夫抱怨工作辛苦又赚不到钱。
杨某的丈夫薛某从事装璜工作,每天工作也非常辛苦。但是,当薛某让她放弃开店跟自己帮忙时,她坚决不同意,薛某只好请来乡下的父母来帮忙,结果杨某又不乐意了,不让其父母住在家中。为此,夫妻俩多次产生矛盾,进而发生了薛某动手打妻子的事情。杨某心中的怨气一下子爆发出来,一气之下她还写好离婚协议书,让丈夫在协议书上签字。
听完杨某的哭诉,方元斌耐心细致地做杨某工作:“夫妻过日子,哪有不磕磕碰碰的,每对夫妻离婚,都有他们的理由,可多数离了婚的夫妻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你们之间主要是因为缺乏沟通才造成误会,你经营花店辛苦,他搞装璜也辛苦,你不赚钱他让你不要干也是为你好,你有什么实际困难一定要跟丈夫讲清楚,让双方共同承担。他的父母来帮忙,住在自己儿子家里也是正常的事,你要换位思考。”方元斌建议杨某今后有事多和丈夫沟通,别把自己搞得又辛苦又孤立。
方元斌还嘱咐杨某:“你不要轻易就动离婚的念头,一旦离了婚,双方都会追悔莫及。”
之后,方元斌又找薛某,与他交心,劝他夫妻之间一定得坦诚相待,不能用极端的方式处理问题,更不能动手。经过方元斌苦口婆心地劝说,薛某接受了他的建议并主动向妻子承认错误,双方终于重归于好。
做好调解记录
用心付出 感动居民
2008年11月,原新联村和公园社区合并为新联社区,方元斌调到该社区工作。该社区有15个居民小组,常住户2729户、6870人,来求助的居民比较多。为方便工作,方元斌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对居民反映的问题逐一进行登记,然后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进行调解。
2009年,家住熙和巷的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找到方元斌,说他儿子李某都三十来岁了,整天不务正业,家也不管。老人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在老太太的带领下,方元斌来到老太家里,发现家里脏乱不堪,李某正在床上蒙头大睡。见此情景,方元斌强忍心头的怒气,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来,给李某讲赡养老人、子女孝道等,然而一个小时过去了,李某无动于衷。方元斌没有在意,他又从青年人在社会、家庭中的责任及面临的压力等方面说起。“等下,能让我先穿好衣服好吗?”又一个小时过去了,李某终于开口说话。
后来经过了解,方元斌得知李某因为工作受挫十分消沉,而老人又不了解情况,一直不停地抱怨、唠叨,心里有苦的李某干脆“破罐子破摔”。“你心情不好可以破罐子破摔,可你想过你母亲吗?她都70多岁了,还要整天为你操心,你还是个男人吗?”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方元斌又开始有针对性地与李某及其母亲谈话,并且每天上班前第一件事就是到李某家走访。
一个月后,李某被感动了。“方主任,你别来了,我一定好好工作,不会再让你为我操心了。”
这一个小故事仅是方元斌解决矛盾纠纷的缩影。记者翻开方元斌的“调解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他已经调解和准备调解的事项。
家长里短 他有“法宝”
“他这个人调解起来,往往忘了吃饭、喝水。”迮德宏介绍说:“清官都断不了的家务事,他跑几趟就解决了,绝对是行家。”
“人家这么信任你,你就要用心去做好。”方元斌说,:“我之所以很多矛盾都能调解成功,主要是遇到纠纷,我一般都是先听双方把事情讲清楚,针对不同的人和事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劝说,调解得多了也就有经验了。”
“社区居民这些矛盾纠纷,都是些婆婆妈妈的事情。你必须用心去调解,才能化解各种纠纷。”提起这些年来的调解工作,方元斌挺满足:“酸甜苦辣都尝了,虽然受过委屈,还被指着鼻子骂过多管闲事,但是多数群众都说我还有几把‘刷子’的。”
在经历了多次的纠纷调解之后,现在方元斌总结出了自己的调解“法宝”。他能够从口沫喷飞中理清双方的内容,从容而迅速地理清头绪,找到调解的好法子。方元斌说,其实很多当事人就是来找个人听他说话,发泄一下情绪。说完了,骂完了,再加上有理有情的调解,气顺了,纠纷也就得到调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