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张士锋 邮城资深文化经纪人

2013-07-09 00:00:00    作者:张晓晖    来源:今日高邮

他19岁离开校门,在横泾镇广播站当过线路维护工,担任过会计。25岁,他通过竞标,先后承包横泾、司徒、平胜和三垛四地的影剧院,高邮东片的影院活动一时搞得风风火火;33岁的他转行成为文化经纪人后,曾通过不同的途径成功操作了赵本山、巩汉林、李谷一、于文华、付笛声、丛飞等明星大腕在扬州、镇江、泰州及苏州等地区的商业演出;今年48岁的他,受聘成为高邮广电演艺传媒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再次开启人生的新里程。他就是张士锋。

张士锋(右一)与付笛声、任静合影

 

敢于大胆创新

张士锋从小就喜欢唱歌,也喜欢摆弄乐器,能吹笛子会拉二胡,至今他还是市音乐舞蹈家协会秘书长。但他又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有人觉得他善动脑、肯吃苦、点子多、有才能,是个搞文化活动的能人,有人则觉得他大胆弄潮,风头太足。

1990年,25岁的张士锋承包下横泾影剧院,年上缴7000元不说,还“养活”了6个工作人员。此时的影剧院已普遍不景气,张士锋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方面积极组织农村电影放映,一方面组织剧团下乡演出,一年下来,不但没亏,还小赚了一笔。不久,他又先后承包了已经停滞运营的司徒、平胜和三垛三地的三家影剧院。一个人承包起四家影剧院,这样有利于接待剧团、放映新片,可以四家联手,连轴翻转,有效互补,节约成本。如此工作量虽大,对于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的他来说,倒也应付自如。

如果就这样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张士锋的前程也许不会太差。1997年,首届中国邮文化节期间,他以15万买断演出主场馆的广告经营权,小尝甜头;1998年,高邮人民影剧院向社会招租,张士锋以年上缴21万元的金额竞标,并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登台签约。

张士锋投入大量资金将剧院改造成融舞场、健身、演出、放映为一体的多功能文艺大厅,但由于当时家庭影院开始普及,影院市场渐渐落没,张士锋的理念再新,也改变不了当时文化市场的走向。张士锋一足跌进了负债的深渊,还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嘲笑。

坚持“文艺事业”梦想

人的一生总是充满了偶然,有天赋和够努力的人不在少数,但真正能成功的人毕竟不多。张士锋在高邮影剧院的投资失败后,有些开发商和企业老总相信张士锋的才干,向他伸出橄榄枝,劝他转行做市场销售,却被他一一婉言谢绝。许多人不解,张士锋说,从事文艺事业一直是我的梦想。他坚信事在人为。

不久,在文化市场跌打滚爬十余年的张士锋有了新的想法,做个文化经纪人。他开始南下北上,东奔西走,成功邀请到李谷一、于文华、付笛声、任静、白雪、丛飞、朱虹等众多当红明星来邮演出;还分别成功操作了赵本山、范伟搭档和巩汉林夫妇等大牌演员在扬州、泰州等地区的演出,很快他就爬出了债务的泥潭。

2000年底,原定在兴化人民剧场和扬州体育馆各搞一场潘长江演出的波折,一直让张士锋记忆犹新。主办方的广告、戏票都已印发出去,结果因潘长江准备春晚的节目撤换,为准备新节目来不了了。这让张士锋一时六神无主,这是跟演出主办方和广大观众无法交待的事情。张士锋壮着胆子入京,通过在北京的演出经纪人,直闯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剧组,几经交涉,终于请到了巩汉林夫妇和赵本山与范伟两对小品组合,分别赶到兴化和扬州,为他们的好友潘长江救场,演出受到观众的热情欢迎

此外,张士锋还独立承办过蒙古国全军艺术团和俄罗斯艺术团在邮和在扬的涉外演出活动。他每年正月初六在高邮大剧院组办的文艺晚会,已成了多年来邮城人的一场文艺大餐。

探寻“文艺经纪”新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士锋成为江苏扬、镇、泰、淮地区演出的资深“文化经纪人”。由于一次次文艺活动成功的操作,张士锋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今年初,市广电总台成立演艺传媒有限公司,张士锋受邀成为副总经理。

张士锋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如今有了新平台的张士锋,正追求他“文艺事业”的新梦想。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