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9 00:00:00 作者:朱波 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8月7日下午4点多钟,高温炙烤着大地。记者到达八桥镇司法所时,46岁的韩春泉刚从金沟村调解归来。他的衣服湿漉漉地黏在后背上,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滴落。顾不上擦汗,韩春泉对记者讲述了刚才调解经过。
金沟村村民王某家里砌房,拖运砂石等建筑材料时,必须途经邻居方某家的厢房。而此时方某家的厢房出现了裂缝,方某认为,由于王某家运输砂石的车辆每天都途经自家的厢房附近,时常震动路面导致厢房出现裂缝,要求王某修补;而王某认为,方某家的厢房出现裂缝是自身问题,与之无关,置之不理。于是,方某封路禁止王某拖运砂石的车辆通行,双方矛盾升级,僵持不下。为此,村里出面调解5次未果,最后只得请韩春泉出面调解。“算上今天已经去了三次,不过值得高兴的是,最终调解成功了!”韩春泉告诉记者,经过调解,王某最终愿意出钱修补方某家的厢房,方某也同意让王某的拖拉机继续通行。
看着韩春泉高兴的表情,记者不禁问:“您做调解工作一定有什么秘诀吧?”“没什么秘诀,就是要不嫌烦!”作为驻村干部、司法所所长兼人民调解员的韩春泉,一直抱着“老百姓的事无小事”的宗旨,将调解工作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了农村的稳定。
韩春泉说,在农村,许多矛盾纠纷往往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例如农忙时争水、争地、争农具等,别看这些小事,如果调处不及时,就会酿成大的矛盾纠纷,甚至激化。他向记者谈起了最让他记忆犹新的一件调解案例:陈堡村李某委托同村姚某负责自家房屋的翻新工作。邻村的戴氏两兄弟同来帮忙,弟弟戴尔中本不胜酒力,中午高兴之余喝了两口,下午工作时不幸摔倒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家境贫困,赔偿工作迫在眉睫,而建房户、包工头各有难处,调解工作进展困难。韩春泉迎难而上,四天四夜轮番做工作,终于将矛盾成功和解。据了解,几年来,韩春泉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80多起,从未发生一起因化解、调处不及时而引起民转刑的案件。
“每一次的成功调解,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韩春泉边说边将此次在金沟村调处的相关情况记录在案。记者在韩春泉的办公室里看到,他的书橱里摆放着五十余册的调解记录档案,其中小纠纷占80%以上。作为八桥镇司法所所长,韩春泉还承担了难度大、任务重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几年来,八桥镇共回归3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在他的努力下,至今没有一人重新犯罪。回归后的人员还尽力回报社会。勤丰村圩阳组的钱某有着13年狱龄,他出狱后在韩春泉的挽救帮助下,不仅过上了新生活,走上了富裕路,还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回报社会。
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送给别人,这是韩春泉的追求。当一起起矛盾纠纷被成功调处时,韩春泉不但赢得了村民们的称赞,更赢得了诸多的荣誉。 2008年,韩春泉被省司法厅评为“五五普法工作中期先进个人”; 2010年,他当选高邮市首席人民调解员;日前,他又当选为2012年度扬州市“十佳人民调解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