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1 00:00:00 作者:夏慧 来源:今日高邮
如今,实习环节成为高校在校学生的必修课,部分学校甚至将之纳入学分考核。而毕业后,很多用人单位也要求应聘者提供实习证明。因此,实习证明是学生们必须拿到手的就业“法宝”。 眼下,各大高校的学子们陆续结束了暑期实习。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个长假,不少大学生选择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单位进行实习,一方面可以巩固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为毕业后就业增加“砝码”。但也有少数学生,他们的实习就是走个过场,仅仅为了在实习报告上盖一个实习单位的章,用来应付学校。
积累经验,为就业打好基础
小夏是东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自上大学后,他每个暑假都会给自己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或者实习时间。“大一、大二的时候和几个高中同学合伙办了一个补习班,给一些小学生补补课,还是蛮有收获的。”小夏告诉记者,还有一年就毕业了,虽然在学校学到了不少理论知识,但实际锻炼的机会不多。这个暑假,小夏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南京找了一家广告公司进行实习。“开始的时候很不适应,不知从何入手,有许多东西都没接触过,都得从头来学。”小夏表示,虽然实习前期比较纠结,但静下心来后,他发现学校更多的是教授理论知识,而实习则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个过程。“在公司实习确实挺锻炼人的,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以及实际工作能力,而且还能教会你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备考比实习更重要
采访中也有部分大三升大四的学生表示,实习什么时候都可以,没必要集中于大三暑假这段时间。大四这一年有许多考试,考研、考公务员……他们都想试一试。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复习,以便更好地应对接下来的考试,他们也只好将实习延后或者到单位走个过场,盖个章。
小赵是东北大学新闻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这个暑假她有一大半的时间留在学校看书,为考研做准备。八月中旬,小赵到一家新闻单位实习了一个星期。“我要参加2014年的研究生考试,现在正忙于复习,学校要求我们每个人交8篇实习作品,只能先找个单位‘走个过场’。”小赵表示,实习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同样考取研究生也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就业,大学毕业之后她想继续深造,实习可能要等上了研究生以后再考虑,那时实习就更有针对性。
记者了解到,也有部分学生压根就不想实习,他们觉得才大一、大二,学到的专业知识也不多,在实习单位一坐就是一整天,无所事事,纯粹浪费时间,还不如干点别的事,而且学校也不怎么看实习报告,到时盖个章就行。
端正态度,正确认识实习过程
朱女士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她告诉记者,每年暑假到他们单位实习的人不少,有时位置都不够坐。“大三升大四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认真,还能做点事,学到点东西。大一、大二的学生就没那么积极了,早上来、下午走,有时还有迟到早退现象,大概只是为了‘混’个章。”朱女士说。
盐城师范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姚老师表示,态度决定一切,在校大学生要首先端正实习态度。忙于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的学生,他们有明确的目标,暂时把实习放一放或者到单位走个过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或者毕业后准备立即就业的学生来说,应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实习机会,毕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到社会中去学习汲取。理论知识学的再多再好,没有实际操作与锻炼,也只能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