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让“健康产业”茁壮成长

2013-09-26 00:00:00    作者:吴俊 晓帅 李恒 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目前,我市拥有机械制造、照明灯具、电线电缆、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建筑业等6大基本产业。生物健康产业虽未列入我市基本重点产业发展“序列”,但产业发展已初见端倪,呈方兴未艾之势。

生物健康产业主要包括药品及辅助材料、保健食品、医疗器械这“两品一械”的生产销售。据了解,目前我市生物健康产业现有规模以上生产企业10家,其中,扬州一洋制药有限公司近年来已成长为市级纳税十强企业,2012年入库税收为2553万元;扬州三友合成化工有限公司2012年是我市纳税先进企业,当年纳税504万元,比上年净增188万元。从近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2010年至2012年我市生物健康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分别为11.7亿元、15.6亿元和19.4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9.1%。

创新能力逐渐增强

我市生物健康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份额逐年增加,其创新能力也逐渐增强。日兴生物公司继与南京工业大学建立博士工作站之后,又迎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站的进驻,为公司的持续创新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科研基础。公司先后通过英国BRC认证和欧盟TGA认证,获得国家五项发明专利,并在第六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得两项发明铜奖。科凌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有“江苏省电液传动医疗器械智能化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近100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三友化工公司拥有较强的研发力量,公司主要管理和研发人员来自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公司还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化学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的有关专家教授建立了长期合作研发关系。

据了解,目前,我市生物健康产业企业已具备生产40多种药品、保健品以及医疗器械等健康产品,其中谷圣源、邦力生、医用PVC塑料粒子、铝镁加混悬液、无影灯、医用吸引器、微生物制剂等产品畅销市场。

发展瓶颈有待化解

尽管我市生物健康产业在近几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仍存有不少瓶颈要素急待化解。其具体表现为:

规模总量不大,集聚程度不高。我市目前生物健康产业企业数量不多,2012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只有8家,总量近20亿元左右。全市健康产业相对集中的开发区,规模以上的企业不足5家,同时企业之间产品的关联度不高,很难形成配套和集聚优势。

研发能力欠缺,技术更新较慢。因受人才以及资金的影响,这些企业研发投入较低,研发能力不足,生产技术和设备比较落后,品种结构相对老化,多数只能生产老产品和低附加值的产品,缺乏能进入发达地区主流市场的品种。

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减小。国家对基本药物价格进行下调,然而原(辅)药、中药原材料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导致药品生产企业毛利空间下降,企业微利生产。

新版GMP实施,企业压力较大。根据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要求,企业现有生产设备、配套设施、环保设施等急需升级改造,企业一时难以承受。

让健康产业健康成长

我市生物健康企业虽然数量较少、规模不大,但从长远看,产业属国家和省大力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据统计,医药健康产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唯一年均增幅达两位数、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产业。因此,加快发展我市生物健康产业十分必要。

那么,如何让我市健康产业健康成长?有关人士认为,生物健康产业要在产业集聚上下功夫。要认真研究学习泰州(泰州医药城)、邗江等地发展生物健康产业的成功经验,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生物健康产业发展政策,编制我市生物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培育生物健康产业集聚区。在产业发展中,要支持一洋制药在做好现有产品的同时,重点开发新药;推进奥普莱公司食品快检产业化基地项目建设;帮助日兴公司生物健康产品进一步开拓市场;促进医药粒子类及新型医疗器械类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在鼓励政策上多扶持。要研究制定符合我市生物健康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财税、要素保障上加大扶持力度。对初创企业,要利用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等载体,给予企业一定的免租、退税、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同时要对税收贡献较大的企业在要素需求上予以保障。对企业引进设备、生产线达到一定投资额度标准并正式投入使用的,要按设备投资总额,分档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同时,对企业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要进一步细化政策,给予扶持。

同时,引导一洋、新亚、亚普等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增加市场份额,鼓励企业围绕现有产品提质增效,加大技改投入,以产学研为抓手,实现产品的二次开发。尤其是在新版GMP愈加严格的背景下,我们要以培育骨干企业为重点,支持大企业收购兼并一些小企业,提高产业集聚度和资源配置效率,使我市的“两品一械”生物健康产业形成产业链,吸引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到我市投资,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

另外,我市要利用各类人才政策,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切实发挥好人才对推进生物健康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政府部门应重视我市生物健康产业的发展,搭建政产学研金合作平台,为企校(院、所)合作牵线搭桥,加强各类研发机构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由核心技术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品牌培育工作,引导企业在商标注册、品牌创建上不断提升。鼓励企业在生物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中加强知识产权的维护。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仍然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亚普塑业积极扩大产能,新上进口生产线,但用地饱和;一洋制药要在年底前达到新版GMP要求,因种种原因,新建符合新版GMP要求的厂房建设缓慢;大晟公司奶瓶在市场中销售火爆,同时要实现从中、低硼硅向高硼硅奶瓶制造升级,现在厂区不能满足生产条件;新亚药品拟与北京中医院研究中心合作,但在人才、用地上尚有欠缺,尤其是GMP改造,资金压力大。化解瓶颈要素,合力助推生物健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势在必行。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