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乡村医生杨宝森――四十五年的坚守

2013-09-28 00:00:00    作者:殷朝刚 王智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杨宝森,一位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他敬业爱岗,心里始终装着村里的群众,45年来默默坚守在乡村医生这一平凡岗位上,被当地群众誉为“最美乡村医生”。27日,记者来到三垛镇少游村卫生服务站采访杨宝森。

背着药箱去出诊

走进卫生服务站,记者看到,站内干净整洁,空调、病床一应俱全。有的病人坐在椅子上吊水,年纪稍大一些的病人很安心地卧在病床上……杨宝森正一边拿着听诊器为病人听诊,一边详细询问病人的病情,他问得十分关切仔细,并在思考后认真为患者开出处方。好不容易等到杨宝森身边没有患者了,记者刚想展开采访,他的电话响了,杨宝森接完电话后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让你们久等了,现在我还要去隔壁村庄出诊。”杨宝森收拾好药箱,急匆匆地走出卫生服务站,记者也紧随其后,与他一同前往患者家中。一路上,不时有村民向杨宝森打招呼说:“杨医生,又出诊啦!”杨宝森一边与村民打招呼,一边急急忙忙地往患者家里赶。路上,杨宝森告诉记者,每年他除正常门诊外,上门为群众就诊至少有一百多次,无论早晚、无论寒暑,只要接到电话,风雨无阻。

送医送药到患者家中

赶到患者老杨家里,杨医生连忙解开老杨的上衣为他听诊,查看他的病情,详细询问饮食状况。老杨告诉记者,他患病三年来,杨医生几乎每天都到他家帮他检查身体,查看他的病情,帮助他调理身体,无论什么时间打电话给杨医生,他都毫无怨言地赶来。“杨医生是个实实在在的热心人。”老杨感慨地说。

回到卫生服务站,记者从杨宝森记录的档案中看到,他接受患者预约或电话出诊记录整整记录了五本。杨宝森说,他不仅把出诊记录写在了纸上,他心里更是装有一本村民健康档案,村子里的一些老病号、重病患者的病情,他都了如指掌。

为慕名前来的村民看病

杨宝森今年65岁,1969年四月份开始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他的同事说,杨宝森访遍了村里的每家每户,大道小路都留下杨宝森出诊的足迹。他每月至少在卫生站值10天的夜班,而且一年365天从不在外地留宿,再忙也要赶回家中或卫生站,因为他怕急诊患者夜里找不到他看病。杨宝森还经常为前来看病的家里经济条件困难的村民,特别是五保户老人垫付医药费。在陪同病人去外地的大医院就诊时,有的患者家里困难,杨宝森还主动为患者付路费和伙食费……

陈扣金是杨宝森的同事,她告诉记者,只要患者电话一到,无论白天或黑夜,杨宝森都会风雨无阻地赶到患者家中,为病人诊断治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村泥泞的道路很多,杨宝森经常踏着泥泞的道路步行为群众送医送药。“杨医生可是个大好人,对待病人不但态度好,而且问得细,经验很丰富,我家虽然离卫生服务站很远,但只要有小病小痛都会过来找杨医生看,还有许多邻村、外乡镇的患者都慕名前来请杨医生看病呢。”正在卫生服务站打点滴的俞大妈告诉记者。

杨宝森早已过了退休的年纪,儿女们都要他上城里享享清福,但是杨宝森热爱乡村医生这个岗位,他说:“我对乡村医生这个职业充满感情,对村里的人充满了感情,村民们离不开我,患者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