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7 00:00:00 作者:杨晓莉 来源:今日高邮
两个月的暑假对于学生们来说本是一段难得的快乐时光,然而,现实中许多孩子却无可奈何地迎来了他们的“第三学期”。放假后还没好好地玩上几天,他们就被家长们送进了名目繁多的培训班补习功课或培养特长。是谁剥夺了孩子们假期,他们的权益又由谁来维护?近期,记者走进一些培训机构,采访了部分学生、家长,倾听他们的心声。
学校放假 培训班忙起来
英语培训、奥数培训、围棋书画培训、乐器培训、初高中预科班、中小学复习班……早在暑假来临之前,各类培训班的招生广告就如雪片般“飞”到学生和家长们的手中。
“我们培训班的老师都出自名校,包你满意。”“我们培训班的师资力量特别强,不去你会后悔。”……早在暑假前半个月,每次记者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时,都会看到校门口围满了散发小广告的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培训内容五花八门。“孩子才上幼儿园,放假想让他玩玩。”遭到记者婉拒后,现场不少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好心”上前劝说:“这位家长,你的想法错了,教育就要从小抓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中一名工作人员还拉着记者说,“我们培训班已经办好多年了,报名的人很多,名额一满,我们就不招收了,到时想进来学都难。”
“XX英语,妈妈说早来一年就好了。”“XX培训班,火热报名,一对一辅导,个性化教育。”……记者骑车在邮城主要道路上逛了一圈,各类培训机构广告随处可见。记者随意走进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发现有不少家长前来报名和咨询。正在看着宣传资料的戴先生告诉记者,女儿读初中了,英语成绩不理想,想趁暑假为她补习,希望能提高她的英语成绩。
邮城到底有多少暑期培训班?其教学质量究竟如何?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培训班多“藏于民间”,数量庞大,具体数据基本没人统计出来,多数培训机构经营并不“合法”,有的培训机构只是租几间房,找几个老师,便能“开业”,更难得到有效监管。
家长报名无奈 孩子上课很累
虽然多数家长认为,平时孩子学习任务重,暑假应该让孩子好好玩玩,但记者采访多位家长后发现,他们均表示,暑假或多或少都会让孩子参加培训班。有的家长选择为孩子报1至2个兴趣班,有的家长报了3至4个。总体而言,报专业课辅导班的家长比报兴趣班的家长要多得多。同时,记者发现,绝大多数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家长会征求孩子的意见,而绝大多数报专业课辅导班的家长则会“独断专行”。
明知道孩子学习压力大,家长为何还要给孩子加压?家长们对自己自相矛盾的做法也感到很无奈。“孩子班上的同学几乎都参加各种培训班,有的同学不仅文化学习好,棋琴书画也样样通。如果我再不让孩子学点什么,就要比别的孩子拉下一大截,没办法,只好学,我们也是为孩子好。”说起帮孩子报名参加暑期培训班的初衷,不少家长也很无奈。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家长担心暑假时间太长,怕孩子贪玩落下学业而给孩子报了培训班。一位“80”后爸爸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每到暑假就呆在农村,孩子多,玩的也多,但现在孩子玩伴少,最常见的“娱乐方式”就是与电视机、电脑为伍,如果不给孩子上培训班的话,孩子呆在家里也是看电视、玩电脑,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他多学点东西。
对于家长们的好心,孩子们领情吗?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身边的孩子,他们均告诉记者,虽然不是很自愿参加培训班,但在父母的强压下,也只能接受。“父母花精力让我上好初中,可我怎么学也跟不上,看我学习成绩不好,父母便帮我报了几个补习班,平时补、暑假也补,真是太累了。”今年15岁的戴同学说,对于她而言,真正的假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让孩子自主选择暑期生活
培训班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利是弊?业内人士表示,家长们让孩子适度上一些培训班的确可以充实暑假生活,但在选择报培训班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意愿,切忌独断专行,应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暑期生活。
日前,记者听了北京某高校教授的专题讲座。在讲座中,这位教授提到了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她认为,为什么现在有的孩子上大学之后会陷入迷茫,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在孩子应该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时候包办得太多。实际上,大部分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有能力对自己的暑期生活作出安排。而对于小学生,升学压力相对不大,家长们不必着急送孩子到各个补习班,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适当报一两个兴趣班,充实孩子的假期生活,如果强制孩子们学,效果会适得其反。
暑期是孩子们感受社会、体验生活的大好机会。专家建议,家长们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或带着孩子旅行,或帮助孩子发展兴趣,或让孩子到乡村亲戚家体验生活、去玩,从孩子的真正需要出发,成全孩子合理的愿望,促进孩子身体、心理、能力等全面发展。
早在几年前,教育部门就明确禁止学校给学生补课、教师有偿家教,但这一规定管不了一些私人培训机构,更管不了家长。孩子们的暑假休息权被剥夺,谁来为他们说话?回答好这一问题,需要家长们转变观念,需要职能部门从尊重、维护孩子权益的角度出发,对培训市场进行严格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