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高邮现有两个人姓“接”

2014-07-10 00:00:00    作者:勤道    来源:今日高邮

 “接”是稀有姓氏。统计数据表明,接姓在中国大陆姓氏人口排行在1000位以后,在台湾列790位。笔者一次在周山烈士纪念馆得知有一位姓接的烈士,经进一步了解,这位烈士是高邮人。高邮现在还有两个人姓接。

大约在100多年前,盐城有一接姓青年叫接有喜,扎扫帚的手艺非常好。因为盐城盛产黍禾(我们高邮叫“如拾子”),黍禾的秸秆是扎扫帚最好的材料。接有喜将扫帚扎好后,装上船运到高邮一带销售。他经常来往于盐城和高邮之间,最终在高邮练沟邦(今周山狄奔村)安家落户。

接有喜生有两儿两女。大儿子接安东,小名大毛子(已去世),生有一女,叫接正琴,嫁到居家。接正琴今年62岁,育有两子,皆姓居。接有喜二儿子接安仁,小名二毛子,1922年11月生,1941年参加革命,1946年10月在杨庙战斗中牺牲,牺牲时是高邮团特务连的一个班长。在杨庙战斗中与他一同牺牲的还有当时华中工委社会部部长兼公安处长周山同志。接有喜大女儿叫接安英,嫁到东墩宋家,已去世,子女都姓宋;二女儿接安珍,嫁到马棚郭家,今年81岁,还健在,子女都姓郭。我所说的高邮现有两个人姓接,一个是接安珍,一个是她侄女接正琴。

查阅有关史料,接姓源于两个人,一个是战国时期齐国学宫里的一位大学者姜接,人称接子,“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他的后裔子孙以姜接的名号为姓氏,称接氏,世代相传。还有一个姓(音咪),名陆通,字接舆,是春秋末期楚国的隐士。陆通从小喜欢读书,潜心研究名家学说。他反对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亲自耕种,自食其力。成人后好养生之道,经常四方云游名山大川。传说陆通寿数百年,最终成仙。在陆通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接舆氏、陆氏,接舆氏后代再分衍为单姓接氏、舆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如今接姓在江苏主要分布在徐州、淮安、盐城、无锡、苏州等地,人数很少。接有喜先生在高邮定居后,虽然育有两男两女,其中一子献身革命事业,成为烈士,其他子女都有后代,但都是他姓。几十年后,高邮就没有接姓传留了,不能不说是件憾事。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