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8 00:00:00 作者:李涛 杨晓莉 来源:今日高邮
让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市残联以做残疾人的“好娘家”为目标,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残、助残活动,让更多的残疾人感受到“娘家人”的贴心,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走访百户残疾家庭
解燃眉之急364件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基层残疾人工作的落实及完成情况,了解农村残疾人的所需所盼,从7月份开始,市残联走访组足迹遍及全市14个乡镇(街道、园区),走访残疾人家庭98户,同时电话回访残疾人112人 ,对残疾人家庭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及时帮助特困残疾人家庭解决燃眉之急。年过七旬的田老汉是卸甲镇金沟村村民,由于两个女儿身患脑瘫,全家仅靠种田的微薄收入和重残救助金生活,家庭十分困难。市残联理事长朱杏玲走进田老汉的家中,看到这一家的生活现状,了解到他的两个女儿常年待在床上,很少出门时,当即承诺免费为田老汉的两个女儿每人申请适配一辆高靠背轮椅,并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减轻他们的负担。田老汉激动地连声说“谢谢,谢谢!”
摸清实情,才能帮到实处。今年5月份,市委实践办、组织部、市残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走千家问残情 行百里送温暖”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各乡镇(街道、园区)基层党组织,每个总支(支部)结对帮扶一个贫困残疾人家庭,帮助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龙虬镇的刘定军家,是一个典型的重残特困家庭。该镇水利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孙龙祥主动与该家庭结对,帮助协调解决孩子上学问题,并送上1000元的帮扶金;高邮镇黄渡村的牛维珍家是一户多残家庭,本人肢残,丈夫多年前因病去世,女儿肢残,儿子在读大学,生活十分困难。该村党总支书记周宗宝主动与该家庭结成了对子,帮助牛维珍女儿到福利企业就业,帮助牛维珍开设了家庭式粮食加工厂,增加家庭收入……据了解,今年,全市近230个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与贫困残疾人家庭结对,并对结对家庭开展了以危房改造、资金救助、技术扶持等为主要内容的帮扶活动,帮助困难残疾人家庭解决难题364件,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残疾人的心坎上。
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202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
就业是残疾人实现自食其力、体现自我价值的根本途径。今年以来,市残联对全市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及培训意愿进行摸底,对全市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业、失业情况进行了一次系统全面的调查。
为增强残疾人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能力,市残联与市就业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残疾人车工培训班,并组织各乡镇(园区)残联与乡镇农经站、社保所等部门合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自主创业等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已累计为247名残疾人免费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另外,市残联还主动联系企业,积极搭建残疾人就业、创业平台,多渠道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今年以来,通过集中安置、分散就业等方式,共帮助202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
在保持传统就业渠道的同时,市残联还积极探索残疾人创业的新途径。在市劲帆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的基础上,今年又提升了基地的自强工艺品加工厂、吕佳佳油画工作室、张忠烙画工作室、聋人剪纸工作室的运作层次。今年5月,劲帆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选送了一批作品参加全省残疾人书法美术暨工艺精品推介会,有7幅作品被认购,售得款项4000余元,更有10幅优秀手工艺品将远赴澳门,代表我省参加内地与澳门的残疾人文化交流活动。
赠手机送话费
搭起康复中心沟通新平台
前不久,家住临泽镇的残疾儿童小刚(化名)的爷爷从市康复中心领回了一部手机,每个星期他都会数次接到康复师打来的电话,或是提醒他按时带小刚前来进行康复训练,或是询问小刚在家里的一些表现等情况,在此基础上还能定期收到关于小刚康复训练的一些知识信息。这是康复中心为提升残疾儿童的康复效果所做的又一件实事。
今年3月份,市残联建立“康复之家”信息平台,康复中心为每一位参训儿童的家庭提供一部手机,并每月充值一定的话费,借助信息平台,定期与残疾儿童家庭联系,向他们发送康复训练知识。自平台运行以来,康复师与儿童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每天都在进行着。康复中心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让每一部手机成为连接康复中心与儿童家庭的纽带,成为宣传康复理念、发布康复信息、咨询康复难题、交流康复心得的便捷渠道。另据了解,为了满足残疾儿童家长的需求,康复中心还及时调整了作息时间,安排周日正常开展训练活动,受到了残疾儿童家长的一致认可。
开展助学行动
近千名残困学生圆上学梦
家住卸甲镇花阳村的杨慧,三年前由于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导致了腿部残疾,学习、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但她克服种种困难,今年顺利考上了高中。由于家里只靠父亲一人打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困难。正当全家人为孩子学费发愁的时候,镇残联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对照政策,为她办理了考学奖励和教育专项补贴2000元,并在开学前发放到位,解决了这家人的燃眉之急。
杨慧只是近年来享受到这一政策的众多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中的一员。为了帮助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圆上学梦,从2008年开始,市残联就出台政策,对全市考取高中及中等以上院校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实施救助。据统计,截至去年,累计发放救助金近120万元,救助学生797名。今年8月22日,市残联再次开展全市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教育专项补贴和考学奖励首批发放工作,103名残困学生获得14.6万元救助金,使残疾人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