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2 00:00:00 作者:郑红梅 来源:今日高邮
虽然车逻镇保丰村村民胡兆言的家庭是一个多病患之家,但上门女婿赵林却不离不弃,单肩扛起家庭重担,在当地成为美谈。
1991年2月,赵林经人介绍,入赘到车逻镇保丰村17组村民胡兆言家里,与胡兆言女儿胡尔珍喜结良缘,成为一名上门女婿。赵林的妻子在庄邻个体小作坊上班,而他则在建筑工地上通过自身努力成了一名包工头。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原本贫困的家庭逐渐富裕。
不久,他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儿子,一家人的生活更是比蜜还要甜。可是直到儿子4岁,还是不会说话,急煞了赵林一家人。后来到省人民医院一检查,原来孩子患有先天性耳聋。无奈之下赵林花了3000多元给儿子配了助听器。儿子只有通过助听器才能与外界沟通,说些简单的话。“孩子体质不好,出生后感冒发烧小病不断,动不动就吃药挂水,这可能就是后来造成孩子耳聋智障的直接原因。”赵林说。由于与正常健康孩子不一样,到了入学年龄,赵林把儿子送到了特校上学。由于他的儿子有些智障,毕业后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收,只能整天待在家里。
有一次,赵林的岳父胡兆言在朋友家砌房帮工,不幸被楼上掉下的硬物砸断4根胁骨,腰椎也受了重伤,变形严重,必须做手术。赵林去找房主,可房主的赔偿只是杯水车薪。赵林只好借钱为岳父做手术。2010年,赵林的岳父腰病再次复发,严重时躺下就不能起身。在北京打工的赵林得知消息后,将岳父接到北京就医。“北京的医疗水平高,自己在那里打工,可以更方便照顾老岳父。”赵林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岳父需要输血,赵林二话没说,就拉着妻子各献了400cc。这次手术,赵林不仅掏出了所有的积蓄,还四处借款,共花费14万多元。岳父住院期间,赵林每天往返于工地和医院之间,仅单程坐车就要4个多小时。医院不允许家属晚上留在病房,不困时,赵林就来回踱步于医院走廊过道内,实在太困了,就倚着墙闭上眼将就一晚。
岳父手术痊愈回家后,有朋友见其岳父不能干体力活,家庭经济状况又不好,就介绍其到一家工厂看门。赵林知道情况后对妻子说:“老人家在值班室没电视看,会感到枯燥无聊。”于是立即让妻子为老岳父买了一台电视机。
“没有我这个好女婿,我这个家就散了。老头子亏了他才有了今天,没有他,我也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 赵林的岳母一句肺腑之言充满了对女婿赵林的感激之情。赵林的岳母患有心脏病,每次发病都痛得大汗淋漓。有一次病情较为严重,妻子打电话告诉赵林,赵林立即放下手中的活,从北京赶回来,硬是拉着不肯看病的岳母到医院医治。经诊断,她的岳母需要做心脏支架手术,赵林又花了数万元医疗费。“我住院期间,他让我吃好饭好菜,自己却干啃面包充饥。”岳母心疼地说。
“他从不打牌,也不抽烟。为了这个家庭,他在外打工省吃俭用,睡露天硬床板是常有的事。”提起丈夫在外的打工生活,妻子胡尔珍内心满是不舍。 就在几年前,胡尔珍也被查出患上了乳腺纤维瘤,在市人民医院做了手术后没多久,病情再次复发。为了少走弯路,赵林带着妻子直接到省中医医院就医。现在,他家的桌子上,总有一大包一大包的中药。按照医生的嘱咐,胡尔珍至少还需吃一年多时间的中药,病情才能得到控制。
赵林家的房子很简陋,由于年久失修,逢雨必漏。尽管家庭经济相当拮据,赵林还是决定翻建房子,给家人一个舒适的环境。为了节省开支,瓦匠出生的赵林决定自己动手砌房子,没有叫过一个帮工。经过7个多月的施工,一幢两层六间的小楼房终于竖了起来。
此后,为了有更多的精力照顾生病的家人,赵林放弃了在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搞起了副业。可是由于经验不足,导致血本无归。但赵林没有被失败打倒,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前不久,他又远赴北京,重操旧业。
尽管生活的重担压得赵林喘不过气来,但他选择的不是逃避,而是坚强地面对。当被问及:“你觉得自己幸福吗?”赵林不假思索地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一家人相安无事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