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让特平不再特“贫”

2014-09-16 00:00:00    作者:夏林锋 吴佳佳 管玮玮    来源:今日高邮

——记车逻镇特平村党总支书记张真祥

图右为张真祥

张真祥,车逻镇特平村党总支书记。2007年走马上任时,摆在张真祥面前的特平村是一个底子薄、环境差、收入低的经济薄弱村,张真祥一步一个脚印,身先士卒,率领全村狠抓建设:一条条水泥路通到每户村民家门口,一座座五金小厂拔地而起......如今的特平村,村容整洁,村民富足,人均年收入突破两万元,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卫生村、扬州市星级科普示范村、高邮市全面小康村。

创新脱贫思路,让曾经的穷村彻底摆脱贫困

2007年,特平村前任支部书记调任岗位,谁能将这个“一家之长”的担子挑起来,是特平村未来发展的关键。

组织上将目光投向张真祥,俨然给他出了一个“难题”。一边是家里正搞得红红火火的小企业,年收入20多万元;另一边是基础设施薄弱、人均年收入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经济薄弱村,如果接任村支书,势必会影响自己的企业。经过一段深思熟虑,张真祥最终选择了率领大家一起致富。

初上任的张真祥为了尽快掌握村里的第一手“民情资料”,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骑着他的自行车走村访户,熟悉民情、了解民意、听取民声。经过详细调查,张真祥了解到,全村人均收入还不足7000元,其中有52户、114人处于贫困状态。怎样让这个经济薄弱村彻底摆脱贫困?使每一个家庭都过上富裕生活?成了张真祥最先需要解决的难题。

2009年,高邮市新胜松林合作社落户特平村,有着多年从商经验的张真祥觉得,如果发展合作社,既能够给村里带来额外的经济收入,还能够保障一批村民有固定收入。但由于资金和土地流转等问题,最初合作社的发展一度举步维艰。“多亏了张支书,他不仅用自家工厂的固定资产作抵押为我们办了贷款,还带着全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村民工作,成功流转了一批土地,为合作社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新胜松林合作社理事长方松林说道。如今新胜松林合作社每年能给特平村118名社员固定分红,真正让村里大部分村民的口袋“鼓”了起来。

在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过程中,张真祥坚持对贫困户因户制宜、输血与造血并举。村民胡冬梅的丈夫常年体弱多病,女儿智障,儿子也因交不起学费面临失学。张真祥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进行沟通了解。当他发现胡冬梅家庭虽穷,但她独立意识很强,于是先安排胡冬梅丈夫进村里的小厂干轻活,然后协助胡冬梅承包村高效农业园里的二十亩田地,种植时令蔬菜。如今胡冬梅一家年收入已超过四万元,家里也盖起了房子。

正因为张真祥用创新的思维,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脱贫之路,让特平村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穷”村,在短短数年中,一举脱掉了“贫困帽”,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截至目前,特平村的人均收入已有两万元,全村经营性收入更是突破30万元。特平村也成为高邮扶贫工作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仅去年,就有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省委农工办主任诸记录等数十人次前来参观调研。

关怀弱势群体,把百姓的冷暖放在自己心坎上

“进了特平门,就是特平人,要把特平村当家一样来建设。”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七年以来,张真祥一直在努力践行着自己的承诺,始终把村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冷暖放在心头。

失独老人张士元、李永芳夫妇是原特平村人,儿子在一次事故中丧生,留下一个年仅四岁的小孙女。平常,老两口靠做一些小生意来糊口。自从得知他们家的生活状况后,张真祥逢年过节都会自掏腰包去看望。如今,他们家的小孙女到了上学年龄,他又主动联系学校。谈到张真祥,老两口每次都是激动不已,说张真祥就像子女一样孝顺。

原特平村赵庄四组村民许永武,家庭条件是全村最差的,不幸的是他又患上中风,一家5口人住在一间上世纪七十年代砌的土房子里,屋顶最大的洞近一平方米,后墙还用棍子抵着,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张真祥知道情况后,专门派出一名村干部全权负责为许永武家盖房子。如今的许永武一家住进三间朝南的瓦房,逢年过节,张真祥还与村干部去看他,拎一些东西,塞一点钱。

家住特平村的金传网一家,是当地的低保户,由于家庭经济贫困,全家长期住在屋顶见光、四面漏雨的破屋架房屋内。在一次家访中,张真祥看到他家住的破旧房屋后,当即表态要全力帮助他们住上新房。在砌新房的过程中,尽管村里积极帮助金家通过危房改造项目申请到了6000多元的补助,但资金仍有缺口。于是,张真祥自掏腰包,为金家垫付了所缺资金,终于让金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居。

还有村里的残疾人黄娟,张真祥抽空就去看望,帮助她拾掇农田,赞助学费供其小孩上学,帮其丈夫找工作;村里五保户张璜,张真祥只要从他门口路过,都会进去看看,帮忙打扫卫生,做家务……

“瘦”了自己口袋,富了百姓腰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解决村里放水难、行路难问题,近年张真祥带头捐款筹资,全村共新建大小泵站14座,安装路灯345盏,新铺水泥路19.15公里,实现了组组通、户户通。

这位为村民办事、帮村民致富、给弱势者送温暖的“当家人”,自担任村党总支书记起,没拿过村里一分钱工资。不仅如此,为了支持村里的发展,改善百姓生活和居住条件,几年来,他还常常主动从家中拿钱倒贴。

已担任特平村总账会计多年的金庆生告诉记者,张真祥刚到任特平村时,村里因为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少,全村道路、桥梁大都破旧不堪,更别提有一个像样的村级文化广场。为了解决村民们的出行难和业余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张真祥主动从自家的厂里拿出10多万元资金借给村里,为村民修道路、建桥梁、装路灯,并新建了全新的文化娱乐广场。“这些年,村里因为发展高效农业,集体经济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我们曾多次开会商议希望偿还他这10多万元的债务,可他说什么都不愿意,总说村里的每分钱要用在村民们身上,我们家暂时还不缺这些钱。”金庆生说。

为了节约集体资金支出,同时也让贫困村民获得更多劳动报酬,村里很多工程项目都是张真祥等村干部和家庭困难的村民一起干。修路时,他率领村干部和群众一起扛水泥袋、砌洞头、搬砖头;栽秧季节,穿皮裟,下渠捞水草、清障、清杂,能不请杂工尽量不请。

这些年,张真祥将全部身心都用在了特平村百姓的身上,导致家里经营的动力机械厂一度因无暇顾及而减少一半的产值,如今不得不交由其兄弟经营。对此,村民们都由衷地夸赞道:“我们的张书记是‘瘦’了自己的口袋,富了百姓的腰包。”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