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5 00:00:00 作者:毛群英 来源:今日高邮
——记界首镇龙翔村党总支书记 居宝明
界首镇龙翔村,因纪念1946年10月在东角墩战斗中牺牲的居龙翔烈士而命名,是一个革命老区。
10年前,这是一个欠债高达40多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只有2万元的债务村;10年后,全村三业总产值达2.8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13.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00元。
近年来,龙翔村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文明村、卫生村,被扬州市委市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五项能力百强村、民主法治示范村,被高邮市委市政府评为小康先行村、“双带”先进集体、“五星级”党组织……
带领群众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龙翔村的“当家人”、党总支书记居宝明。
左为居宝明
问计于民,找准强村路
2004年,居宝明接任龙翔村党支部书记一职后,广泛征求村组干部、党员和村民的意见,迅速找准工作着力点。
走工业强村之路是居宝明下的第一着“好棋”。为了发展村级经济,他带领村干部充分抓住镇工业集中区落户该村的契机,努力打造软硬环境,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争取更多能人志士回乡创业,先后促成了博喧科技、林源科技等为龙头的6家高新企业落户该村,仅每年的利税返还份额就达8万元左右,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居宝明还借助市“两会”和扬州市农委挂钩帮扶契机,筑巢引凤搭建强村平台,落实了老村部改造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增强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是居宝明开出的又一富民“良方”。他利用省道237建设契机,再次流转土地550亩,新办高效设施农业。据居宝明介绍,截至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4100亩,占全村总面积的68%,并先后创建了虾蟹专业合作社、冬鸣蔬菜合作社、秋实葡萄合作社、春华草莓合作社、良种土地股份合作社等5家合作经济组织,兴办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和特水养殖。村集体土地股每年给村集体创造可支配收入22.6万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壮。
创办农民集中居住区更是居宝明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大手笔。目前,龙翔村已经完成了“龙城小区”一期建设,建成康居住宅楼170户、商住楼80户,配备了小区卫生站、超市、浴室、健身广场和功能齐全的便民服务中心,完善了小区周围的道路硬质化、绿化、亮化、数字信息化等配套工程。二期300户的康居住宅楼建设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预计到2015年小区规模可达500户,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购物于一体的农民乐园、宜居家园。
克己奉公,写就风清气正
自2004年以来,龙翔村党支部每年都被市委和镇党委表彰为先进党组织。居宝明注重村民自治,对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践行民主决策。为有序有效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议定了全村土地流转协议书,他提议提请村民代表大会依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审议通过后使用。此举收效甚佳,全村无一例因对土地流转协议有纷争而上访的事件,既维护了村民的权益,也和谐了干群关系。
居宝明深知“打铁先得自身硬”。从1992年起,居宝明就开办了一家私营玩具厂。自从当上村官后,他将厂子全权交由爱人打理,虽然无暇顾及管理,但他也没有产生停办的念头。他说,一方面可以解决50名左右的农民工就业问题,一方面可增加农民工劳务性收入150万元,停不得。
在平时的工作中,居宝明始终注重严于律己,带头执行村里的规章制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即使自己为集体办事所产生的费用,也须相关人员证明后,依程序办理报销手续,既不为别人树“特殊”样子,更不从中捞取好处。不过,他对村组干部待遇偏低的问题却耿耿于怀,并着力解决。首先是将“双带”型有志青年破格吸收到干部队伍中来,并加以重点培养,激励他们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奋发有为;其次是培植村级造血功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村集体每年提取部分发展成果,解决村组干部的后顾之忧。
关心疾苦,赢取百姓“点赞”
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地头,到困难集中地、群众意见多的组户中去,是居宝明一贯的工作作风。
新安排路修建于上世纪末,是横贯龙翔村的主要村路之一,涉及11个村民小组、400多农户、1700多村民。由于这条路长期得不到改造,坑坑洼洼,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群众呼声高。居宝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市老促会,得到了省老促会和省交通厅的大力支持。今年3月份,该村制定了新安排路改造计划,并组织施工队进场施工,最终抢在夏季农忙前交付使用。据居宝明介绍,这条路建设总长2560米,宽3米,总投入65万元,其中省交通厅资助35万元,村集体负担21万元,群众自筹9万元,为方便村民生产生活、促进脱贫致富创造了交通条件。
近三年来,居宝明采取向上争取、村集体投入和一事一议的办法,累计投入180多万元,铺设了中心路、永兴路、康圩路等6条总长达10千米的村通组、组通户硬质化道路,新建、改建了3座生产交通桥和10个灌排水涵洞,清理了5条灌排河,植树20000多株,组设垃圾箱,户有沼气池,自来水、有线数字电视和新农合覆盖率均达100%。
为了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力度,完善困难救助体系,居宝明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爱心人士,与全村82户低收入家庭结成帮扶对子,采取政策倾斜、与企业对接等措施,或安排就业,或送资金、送项目、送种苗、送技术,使低收入家庭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用真心换取真情,用泥腿丈量民情,从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居宝明用他的创业激情和民本情怀,将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呈现在人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