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9 00:00:00 作者:郭玉梅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今年96岁的陆桂英老人是菱塘回族乡文昌社区居民。早年她曾被卖作童养媳,命运多舛,苦难重重。然而,性格要强的她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养活了自己,和老伴一起拉扯大四个子女,创造了来之不易的晚年幸福生活。
在重阳节来临之际,25日上午,记者来到菱塘回族乡文昌社区陆桂英的家,只见穿着素花衬衫的老人安静地坐在前厅,气色较好,精神矍铄。二女儿夏翠英一边替她梳头,一边大声向她讲述家门口的“新闻”。听到有趣之处,陆桂英面露微笑,十分开心。
二女儿夏翠英为母亲梳头。
劳作一生性格要强
“她一直生活得很辛苦,很少有过享受,80岁之前还一直在做生意。”今年78岁的大儿子夏瑞华介绍说,尽管母亲年轻时受过很多苦,但她性格要强不服输,一直以做小本生意为生。
陆桂英天生就是个做生意的好手,不怕吃苦不嫌劳累,只要赚到钱她就开心。起初,她在菱塘街上卖葵花、花生等杂货,后来卖鱼。“卖鱼比卖杂货辛苦几十倍,但是我妈妈一做起生意来就浑身有劲,一点也不怕苦。”二女儿夏翠英说,她母亲70多岁的时候还经常到扬州去卖鱼。寒冬腊月都是凌晨一两点钟就起床,先去高邮湖边贩鱼然后坐车到扬州卖,下午一两点钟回到家吃午饭是家常便饭。80岁以后,她还想做生意赚钱,但全家老老小小一致反对,她这才罢手。
采访中,陆桂英对记者说:“我小时候生活很苦,做过童养媳……”说到这儿,老人眼神中流露出无尽的悲伤,声音开始哽咽、颤抖。她的家人告诉记者,陆桂英是个孤儿,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天,年轻时候受的苦实在太多了,想到这些她就伤心不已。正因为受过难以言状的苦,所以陆桂英深知靠自己双手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也正是靠着做小本生意,陆桂英和老伴将四个儿女拉扯成人,成家立业。如今,老人子孙满堂,一大家子生活幸福,和和美美。
坚持锻炼喜荤饭量大
采访中,记者问及陆桂英老人的长寿秘诀时,家人异口同声地表示她饭量大。
“她早上一碗粥,中午和晚上各一碗饭。”大媳妇胡士兰告诉记者说,婆婆早上吃的粥必须是稠稠的,盛在碗里可以堆起来的那种,而中午和晚上必须要吃饭,否则会闹脾气。说着,胡士兰拿出婆婆吃饭的碗给记者看了看,记者估算了一下这个碗至少得盛三两饭,饭量的确不小。“吃饭时对菜有什么要求?”“喜欢吃荤的!”二女儿夏翠英脱口而出。据了解,陆桂英喜吃荤但不求多,不太喜欢吃蔬菜。说话的间隙,胡士兰开始张罗午饭,当天中午她为婆婆准备的荤菜是肉圆。就当天而言,中午和晚上,陆桂英每顿能吃一碗饭、一个肉圆及少许蔬菜。如果几天荤菜不上桌,她就会“抗议”,说肚里没油了。
别看陆桂英吃得不少,却有一个“坏毛病”——基本不喝水,同时她还有一个“特别”的好习惯——每天夜里吃一个水果。可能是白天不喜喝水的原因,陆桂英总在夜里感到口干舌燥。每天晚上,媳妇胡士兰都把苹果等水果削好,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盛在玻璃瓶子里,睡觉前摆放在她的床头。每当夜里陆桂英感到口渴的时候,她就自己拿牙签戳着吃。
坚持锻炼身体也是陆桂英的好习惯之一。从80岁开始,无论刮风下雨她每天起床后都要在家门口走动走动,甩甩手、踢踢腿、在墙上撞撞腰等,时间约半小时。
子孙孝顺心情舒畅
如今,陆桂英老人与长子夏瑞华居住在一起,家里总是很热闹。邻里乡亲也经常上门来看这位长寿老人,请教长寿之道。
大女儿夏凤英的家与哥哥夏瑞华的家仅隔50米,她虽然不和老母亲住在一起,但天天过来看望。二女儿夏翠英家不在菱塘,但长期陪伴在母亲身边。三女儿夏龙英人在苏州,也时常将母亲接到身边侍奉。“她耳朵不太好,我们如果不大声说,她基本听不清楚。所以通常聊天时,我们都是各说各的。”夏翠英实话实说。尽管这样,姊妹几个还是经常陪母亲聊天,“看一下,陪一下,她看到我们就高兴了,说什么其实并不重要 ”。
采访的当日上午,陆桂英的孙子夏骏、孙媳妇王兰特地从高邮城来看望她,带了许多苹果、桔子、香蕉等。陆桂英看到他们显得十分开心,看到她们买了不少水果,嘴里还不停地埋怨道:“又让你们花钱了……”“我们花钱开心呀!”夏骏和王兰有着自己的事业,十分忙碌,但是他们每个星期都要抽空回来看望奶奶和父母亲,每次回来不但给奶奶买喜欢吃的东西,还给她零花钱。临走前,孙媳妇王兰又给了奶奶三百元钱,一再叮嘱她想吃什么就买什么,陆桂英开心不已。
据了解,96岁的陆桂英老人目前除了耳朵有点背、眼睛有点花,别的毛病基本没有,身体还算硬朗。如今,不愁吃、不愁穿的幸福生活让她对共产党充满了感激。她告诉记者,政府每个月给她200元尊老金,这样的好日子与以前的穷日子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多亏了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