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3 00:00:00 作者:勤道 来源:今日高邮
家谱也叫族谱、宗谱、家乘、谱牒等,是记述家族渊源、世系和事迹的书籍。“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是家族历史和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历来被视为与正史、方志并列的三大史学体系。高邮姓氏文化研究会在一次活动时,大家讨论到家谱产生的历史。我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开始是记载古代帝王诸侯的家族世系,属于官方修谱,到了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从官方流于民间。同时我也了解到,现存中国最古老的家谱竟然是倪姓甲骨文家谱。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殷商王朝用于记载占卜记事而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通称为甲骨文字或甲骨文。绝大部分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而这一带是历史上著名的殷商王朝遗址,因此,甲骨文又被称为殷墟甲骨文。在已经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有一件真实地记录着 (ní)氏家族十一代十三位祖先的名氏,因此,这段甲骨文成了名副其实的家谱,也成了中国最早的家谱。
这部 姓家谱是刻在一大片牛肩胛骨上的,最初由美国传教士方法敛收藏,后转手出售给大英博物馆,现存于大英博物馆。这片甲骨上所刻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对照如下:
贞: 卜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