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3 00:00:00 作者:许斌 杨晓莉 来源:今日高邮
日前,省残联副理事长杜晓镇在参观我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时感慨道:“这里的环境真是太好了!”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是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于2012年4月建成。近日,记者走进市残疾人托养中心,采访了居住在这里的残疾人,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状况。
一排排凉亭走廊、一片片绿荫草地……残疾人托养中心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空气清新、环境优雅。生活保障、生产劳动与康复训练、技能培训、文体生活、室外休闲等五大功能区共占地7000多平方米,内设康复室、工疗室、图书阅览室、技能培训室、文体活动室、医务室、浴室、干洗房等。据中心主任黄建中介绍,目前这里居住着50多名残疾人,以低保户、低收入困难家庭残疾人为主,他们在中心所有的一切生活费用均由政府“埋单”。
“用爱奏响生命的赞歌,用心舞动生命的奇迹。”在托养中心文体活动室内,记者看到张贴在墙壁上的18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旁边,数名残疾人正围着游乐设施快乐地玩耍着。今年23岁的童某是一位智障人,去年,他与腿部残疾的父亲一起住进了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好玩吗?”“好玩。”“高兴吗?”“高兴。”由于智力低下,童某不能说出更多的词汇,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的脸上一直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站在他身后的夏某今年35岁,因为腿部残疾、家庭困难,一直单身。采访中,他笑着说:“住在这里,吃、穿、住都不用发愁,而且这里娱乐设施多,平时和同伴们一起唱歌、玩游戏,一点也不孤单。”
在一楼的活动室外,记者听到一阵“嘟、嘟、嘟”的声音,走进一看,原来是几名残疾人正在“上班”。“他们住在这里,闲暇时做些小手工活,既可进行功能恢复训练,又可挣些零花钱。”黄建中告诉记者,近年来,托养中心与一些加工企业合作,模仿企业工作环境,为这里的残疾人提供“工作”机会,让他们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充实生活。在现场,记者还遇到一位先前熟悉的采访对象——在高邮儿童福利院长大的秋秋。她是一位侏儒症患者,职高毕业后曾参加过多次招聘会找工作。“我来到这里已有3个多月时间了,来这之前在一家小企业工作,但经常感受到一些异样的眼光,于是便来到了这里。”秋秋告诉记者,来到托养中心后,接触的大多数是和自己一样的同伴,没有异样的眼光,大家生活在一起非常开心。“最开心的是在这里还可以挣钱,我对以后的生活更加充满信心。”
对于居住在托养中心的残疾人来说,这里已经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家”。采访中,每当记者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时,大家都竖起大拇指直夸好。
有一位肢体残疾人,今年8月,他因不小心摔倒造成骨折。在住院的10多天时间里,托养中心不仅请了护工照料他的生活,而且在他出院时还帮助他解决了4000多元的治疗费用。记者见到这位摔伤的残疾人时,他正在宿舍里,躺在床上边休息边看电视。“每到吃饭时间,工作人员就会从食堂里打来饭菜,饭菜比自己家里的还要好。”他告诉记者,过去,他与智障儿子相依为命,无人照顾;现在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让自己和儿子有了新的 “家”,遇到困难时,还有“家人”照顾。
据了解,目前,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共有6名专业护理人员,专门负责照料居住在这里的残疾人。每一个残疾人在这里都生活得开开心心、快快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