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一个贫困移民家庭的国防情结

2015-02-05 00:00:00    作者:吴继原    来源:今日高邮

在卸甲镇潘阳村,有一对外来移民夫妇,丈夫名叫罗志成,今年48岁,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妻子名叫陈灯维,今年49岁,患有严重抑郁症,常年需人照料。正是这样的一个家庭, 3年内先后将两个儿子送进了军营。

情系国防连送两儿入伍

罗志成、陈灯维夫妇家境贫寒,家中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但屋里屋外收拾得十分整洁。他们家堂屋的饭桌上始终放着几种药品,那是妻子用来治疗抑郁症的。

4年前,经老乡介绍,罗志成、陈灯维夫妇带着两个正读书的儿子从贵州仁怀移民到卸甲镇潘阳村,并东挪西借9.8万元购置了房屋。

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对罗志成、陈灯维夫妇都很友好,村里就近为其租了1.5亩农田,邻居们对他们也格外照顾。一次,罗志成出远门不在家,妻子夜里突然发病感到极度难受,邻居闻讯后立即将其送到当地医院救治……罗志成、陈灯维夫妇总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大家,为大家做点什么。

2011年秋,他们的大儿子罗远飞毕业后赴上海学数控车床手艺。不久,卸甲镇冬季征兵报名工作开始了。罗志成、陈灯维夫妇经过商量,表示要响应地方上的征兵号召,动员大儿子返乡报名应征。接到父母的电话后罗远飞当天就从上海赶到镇征兵办报了名。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罗远飞如愿以偿应征入伍,赴二炮某部服役。

2014年夏,他们的二儿子罗浪子受哥哥影响,也萌生了报名参军的想法,但考虑到母亲身体不好,他很犹豫。罗志成、陈灯维夫妇猜透了二儿子的心思。经过商量,二人决定继续支持二儿子报名应征。最终,罗浪子也如愿步入了军营,赴武警某部服役。

再苦再难也要当好后盾

两个儿子当兵后,罗志成便在家门口找些零活干,以方便照顾生病的妻子。

妻子的病是在老家贵州落下的,一时没法根治,罗志成每个月都要带着妻子到高邮等地的医院接受保守治疗。

为了让孩子们在部队安心服役,每次与他们通电话时,夫妇俩都说家中一切安好,并勉励孩子们在部队安心服役,干好本职工作。在父母的支持鼓励下,2013年,大儿子罗远飞被部队评为“优秀士兵”。当年年底,罗远飞服役期满,部队想留其继续服役,一心想复员的罗远飞通过电话将这一情况告诉了父母。电话这头,一阵沉默后,罗志成、陈灯维夫妇一致提出:如果部队需要,你就继续留在部队,家里就不要牵挂了。最终,在父母的鼓励下,罗远飞留在了部队,成了一名士官。

二儿子罗浪子入伍后始终牵挂着家里患病的母亲。为了不让二儿子分心,罗志成、陈灯维夫妇在每次电话中,都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叮嘱其在部队要珍惜机遇,勤奋学习,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得知二儿子新兵集训结束下连队后,夫妇俩又一再要求儿子服从命令听指挥,与部队官兵好好相处……

罗志成、陈灯维夫妇支持两个儿子投身国防建设的大爱之举得到卸甲镇党委政府及村组干群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在得知他们的困难家境后,卸甲镇党政领导及人武部门负责人逢年过节都要上门慰问。镇民政部门及潘阳村还及时帮助他们落实了低保待遇,陈灯维治病也与当地村民一样享受了大病合作医疗报销待遇。前不久,当罗志成提出要养猪发展家庭副业时,当地村组又积极帮助他们协调相关事宜。

谈及未来,罗志成、陈灯维夫妇充满期待。他们说,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两个儿子能在部队好好表现,干出一番事业。他们一定会携手相伴,再苦再难也要当好坚强后盾,为国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