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清明祭扫渐吹文明风

2015-03-31 00:00:00    作者:杨晓莉    来源:今日高邮

擦一擦碑面的尘土,描一描碑上的文字,献一束鲜花、点一炷香,表达无尽的哀思……清明将至,高邮墓园迎来了清明节前的祭扫高峰。据统计,3月28日、29日,到高邮墓园祭扫的市民突破2万人次,30日、31日,每天祭扫者也达到了5000人次。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在祭扫过程中,除了少见的焚烧纸钱等传统习俗外,选择用鲜花、绢花、花带等方式祭扫的市民多了,文明祭祀也越来越受到市民的认可。

 

墓园迎节前祭扫高峰

3月28日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高邮墓园,看到从四面八方赶来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墓园门口的道路上已是车水马龙、人潮涌动。

高邮墓园管理处主任吴仁红告诉记者,从3月中旬开始,来高邮墓园扫墓的市民就明显增多,28日和29日是清明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末,从早上7点开始,就不断有市民前来祭扫,上午10点左右,祭扫人流达到最高峰。

据墓园工作人员粗略统计,3月28日和29日两天,走进墓园祭扫的市民达到2万余人次,比之前一个“双休日”的祭祀人数多了近4倍。3月30日、31日,每天来墓园祭扫的市民也达到了5000人次。为了服务市民祭扫,消除安全隐患,高邮墓园管理处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维持秩序,还临时聘用了30多名清洁人员打扫墓区卫生和防范火灾事故。

带花的多了  烧纸的少了

纸钱乱飞,灰烬遍地……这是以往在墓园里较为常见的场景。作为传统节日,清明祭祀早已在民间形成固定模式:祭祀时,人们通常会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这种模式历经千年,虽有所变化,但基本已成为一种习俗。

在高邮墓园,记者转了一圈后发现,今年墓园内的祭祀场面更多了些文明,带花来祭扫的市民多了,在墓前焚烧纸钱、冥币的市民少了。

墓园内,市民王女士和家人首先用湿毛巾将父母亲的墓碑擦拭干净,然后在墓碑前摆放了两盆鲜花、一些供果。“为什么没有烧纸钱啊?”面对记者的提问,王女士说:“鲜花祭扫更文明,祭祀就是个仪式,更应该注重心灵上的思念。” 鲜花成主流祭祀用品。墓园内以及道路两旁卖祭品的摊点也都是以花为主,有鲜花,也有绢花等。“鲜花一盆8元,绢花10元三盆,现在买花祭祀的人非常多,我一天能卖出三四十盆。”一位卖花老人说道。

同时,记者发现,即便墓园内仍有少数市民在祭扫过程中焚烧纸钱、冥币,但他们都主动地将纸钱、冥币放在墓园指定的铁桶里焚烧。“这样可以预防火灾,保护墓地的环境。”吴仁红告诉记者,最初大部分市民仍坚持在墓前焚烧祭拜,但几年坚持引导下来,市民慢慢认可了。毕竟,把墓地的环境保护好了,也是对长眠在这里的故人的尊敬。

墓园倡议:带走食物祭品 错时扫墓避高峰

在墓园入口处放着两块戗牌,其中一块戗牌提醒市民祭祀完后带走食物祭品;另一块戗牌上则写道:文明祭祀,烧纸入箱。吴仁红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市民在祭祀过程中焚烧纸钱的现象少了,但仍有不少市民会带食物来祭奠先人,如果这些食物祭品不带走的话,会有鸟和其他一些动物来乱吃,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希望广大市民在祭奠结束后,将食品类供品带走。

据吴仁红介绍,据以往情况看,清明小长假期间是祭扫的最高峰,特别是清明节当天,进墓园祭扫的市民将会超过10万余人次。因此,吴仁红建议市民最好选择在每天上午9点前或者每天下午3点后进园祭扫,避免祭祀场所人群和车辆的“扎堆”。同时,尽量在家提前备好祭祀用品,避免路上临时停车购买。另外,请市民多买一些环保祭品。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