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9 00:00:00 作者:吴继原 来源:今日高邮
卸甲镇金港村卫生站站长周巧娣是一位有着27年党龄的老党员。多年来,她把病人当亲人,把卫生站当作自己的家,与同事一道“5+2”、“白加黑”,尽心心力为群众服务,在当地百姓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2013年4月和2014年11月,省委书记罗志军两次到卸甲镇金港村调研,都曾到周巧娣所在的金港卫生站视察,并与之亲切交谈。周巧娣等人的敬业爱岗精神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前不久,她光荣当选为2014-2015年度“卸甲好人”,受到地方政府的表彰。
弃政从医 无怨无悔
28年前,初中毕业走出校门的周巧娣被推荐为原八桥吴赵村妇女主任兼“赤脚医生”。她学中干、干中学,一有空闲就将怀揣的《计生干部手册》和《乡村医生手册》拿出来看,并认真向前辈请教。拿一份工资,却要干两个人的活,但她毫无怨言。1988年,周巧娣成为中共党员。
随着全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卫生体制变革,2000年,周巧娣要在村干部和乡村医生中“二选一”。当时许多人建议她选择工资待遇和前途相对看好的村干部职位,但她出人意料地选择了继续当乡村医生。她说,救死扶伤,比什么都重要!
为了成为一名出色的乡村医生,周巧娣不断积累经验,先后赴高邮、扬州等地参加业务学习,并获得江苏省在岗乡村医生中专补偿教育卫生保健专业证书、乡村医生职业助理资质证书等。
以站为家 坚守奉献
无论是当初的普通乡村医生,还是现在的金港村卫生站站长,周巧娣都视病人为亲人,把卫生站当作自己的家。早上班、迟下班、节假日或遇特殊情况加班,对于她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2013年农历正月初九是个大雪天。晚上9时许,周巧娣接到本村赵庄组一刘姓村民的求助电话,称其家人肚痛难忍需要她上门诊治,周巧娣放下电话二话没说,就背起药箱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一步一滑地向患者家中跑去。当她气喘吁吁地出现在患者家门口时,俨然成了雪人。在对病者进行初步诊断,确定其患急性阑尾炎后,周巧娣顾不得喘息,又立马协同患者家人一道将其送到当地卫生院救治。由于救治及时,患者很快转危为安,而周巧娣却累倒在一旁,动弹不得。
“解除病人的痛苦是我的职责,病人的满意是我服务的目标!”这是周巧娣常挂在嘴边自勉的话。她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对于每一位来卫生站就诊的病者,无论长幼、熟识与否,她都热情相待,问诊、输液、配药,服务温馨周到。对于一些特殊病者,她还格外悉心服务。吴赵组曾有一田姓癌症患者,平时家中无人,来站就医一般委托庄邻照应,极为不便。考虑到病者特殊需求和实际情况,周巧娣决定送医上门。在该病者粒米不进、接受辅助治疗期间,她随喊随到,尽全力缓解病者的痛苦。20多天后,病者安然离世,庄邻们对周巧娣给予该病者的悉心服务交口称赞。
周巧娣的老公在八桥开了一个家电门市部,生意比较好,急需人手。面对整天扑在卫生站工作上的妻子,老公曾不止一次开玩笑,让她辞职回来当“老板娘”。对此,周巧娣总是避而不言。周巧娣还有一定的文艺天赋,曾多次参加过市镇公益演出,拿过多个奖项。曾有“闺蜜“建议她“跳槽“搞婚庆,收入比当村医要高好几倍,但她始终不为所动,坚持为一方百姓提供卫生医疗服务。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周巧娣先后多次被镇评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4年6月,她还被推荐为高邮“十佳乡村医生“候选人。
不计得失 当好表率
自2006年任金港卫生站站长以来,周巧娣就把自己当作站上的“大医姐”,要求大家做到的,她自己带头先做到。工作上,她分工不分家,团结带领站上3位同事共同抓规范、抓服务,努力塑造卫生站良好形象。近年来,金港村卫生站多次被上级表彰为先进集体。
乡村卫生站作为最基层的卫生机构,除常规门诊外,还承担着不同人群的健康体检、疫苗接种、健康档案建立以及诸多上级交办涉及卫生方面的工作。对此,周巧娣带领大家常常超负荷工作,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2011年夏,省卫生系统组织的免费送健康下乡服务活动在金港村举行。在一周的体检时间里,周巧娣带着同事顾不得吃早饭,每天早上4点多钟就赶到卫生站,打扫卫生,烧开水,为预约赶来的村民进行体检登记,并配合做好量血压、称体重等体检服务……尽管此项工作没有一分钱额外补助,但周巧娣和同事们依然干劲十足。
去年1月,上级下达金港村卫生站完成全村6-12岁少儿乙肝疫苗注射任务,在时间紧、要求高、群众认知度不高的情况下,周巧娣与同事们协调动作,进组入户,逐一登门发放宣传材料,进行动员。对于一些白天上班家中无人的农户,周巧娣则通过电话、短信、QQ等方式与他们联系,最终使相关对象疫苗注射率达到90%以上,受到上级表扬。
周巧娣曾数次当选为镇人大代表,并为改善乡村医疗事业建言良多。对于此次当选“卸甲好人”, 周巧娣谦虚地说:“我被评为新一届‘卸甲好人’,觉得与“好人”称号相比,差距还比较远,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为广大村民做更多的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