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6 00:00:00 作者:黄河 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自制火箭,听起来是天方夜谭。但三个怀揣火箭升空梦想的年轻人却组建起国内第一家提供探空火箭发射服务的私人企业——“翎客航天”。“翎客航天”的测试基地目前设在高邮,同时 “三个火箭手”之一的吴晓飞是高邮人,一名90后的技工,负责制作火箭的液体发动机——
“他是国内业余爱好做液体火箭发动机最厉害的人!”这是公司“执行董事”胡振宇对吴晓飞的评价。
25日下午,记者约见了吴晓飞。简单的寒暄之后,这个看起来腼腆、黑瘦的小伙子直接将记者带到他的电脑前,打开了一段视频。只见电脑上的图像“轰轰”地喷着火焰,火箭“嗖”地一下冲向蓝天。吴晓飞告诉记者,这是前不久他们在内蒙古西部旷野完成高度为12.5公里和68.1公里“翎空一号”和“翎空二号”探空火箭发射升空的场景。
“‘翎空一号’和‘翎空二号’探空火箭都是我参与制造的!”吴晓飞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道。
注册于2014年1月的翎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航天产品研发领域的第一家民营公司。他们提供的产品与国有航天企业发射的运载火箭稍有不同,主要是小型的探空火箭,长度小、箭体轻,用途是搭载观测仪器,收集高空环境的科学数据。
“我在公司里就是液体火箭发动机制造的熟练机械工,我特别喜欢进行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和实际加工。” 1990年出生的吴晓飞,从小喜欢在车、铣、刨床的机械上动手,曾经在小学二年级时自制了一款迷你风扇引无数同学羡慕。这个老师、家长、同学眼中的“调皮鬼”严重偏科,只喜欢物理和化学的他最后只上了技校。16岁,吴晓飞从技校毕业后进入上海一家机械加工模具厂工作,一干就是6年。工作之余,他痴迷于固体发动机、液体发动机、固液发动机的制造。自2011年起,他凭着自己的爱好和热情,独立开展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粗浅加工,先后做出几款液体火箭发动机及固液火箭发动机雏形。
“爱好就是一件奢侈品,需要不断地砸钱。”那时,吴晓飞把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精力、金钱都投注在发动机制造上。家人并不能理解,他们觉得搞这个东西不能当饭吃,当时的女友差点为此分手。 “我老婆怀孕那段时间,为了照顾她我经常请假,有时候一个月的收入才1000来块钱。电费、网费、水费和伙食费扣下来根本剩不了钱,身上一分钱都没有的时候还不得不向家里人求助。”即便在如此拮据的情况下,吴晓飞仍然坚持制作火箭发动机。“有一个材料要800多块钱,我足足攒了3个月才攒够。”吴晓飞也觉得无奈,“确实挺耗钱的,有时候失败一次,之前投入的所有东西都打了水漂。但对于我来说,这是本能的喜欢,如果不坚持下去,心里不舒服。”
爱好令人执着,长久以来,吴晓飞像个独行侠似地孤独前行。但幸运的是,在独行的路上,他遇见了胡振宇、严丞翊。
胡振宇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吴晓飞和他是在科创论坛上认识的,之前两人经常在QQ上交流技术,神交已久。2013年8月,吴晓飞正好要做一次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测试,便邀胡振宇到高邮来看看。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
那次测试特别苦。“整车皮上百公斤重的材料,我们用三轮车和摩托车一点点拖到测试地点。”两个人在吴晓飞家不远处的高架桥下搭建测试架,从早上8点一直忙活到夜里12点,还在借着手机的亮光工作。“桥底下蚊虫多,等到夜里回家后,才发现身上被蚊子咬得几乎没有一块好肉。第二天早上6点多又爬起来,怕桥底下的设备被人拿走。”直到下午才开始测试。“一次就成功了,可以看到很漂亮的马赫环。”两个人激动得像孩子似的哇哇大叫。
2013年10月,胡振宇第二次来到高邮,并且带来了几位中科院的相关专家。“他们看过我的发动机测试后,对我的技术非常认可,当即就让我去他们的公司上班。”吴晓飞说,这也成为家人改变看法的重要转折。“其实我之前对自己也没有底,总觉得学历这么低的人怎么可能跟国家专门搞科研的人比呢?”但专家的肯定为吴晓飞注入了信心。收到胡振宇合伙开公司的邀约时,他几乎没怎么犹豫,就爽快地答应了。“趁年轻多闯一闯,即使失败了,我还年轻,还有技术,照样可以养活家里。”
另一位合伙人严丞翊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航天科学专业,现在是清华大学航天博士,他是通过微博找到胡振宇,胡振宇又将吴晓飞介绍给他。从此,三个性格迥异、背景悬殊的年轻人为了共同的爱好和理想走到了一起。
“严丞翊就像我们的眼睛,他会用敏锐的思维发现许多具有前沿高科技的信息;而胡振宇就像我们团队的电脑,去具体统筹和规划我们要做的方案和计划;而我就像手,能把他们谋划的概念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并且获取到我们想要的数据。”吴晓飞这样来界定他们三人的分工。
当三位年轻人组成一个优势互补的团队后,“翎客航天”发展得比想象要快。如今,公司已经争取到风投平台的投资,公司的人员已增加至8人。更为可喜的是,他们已经和国内的研究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年3月份已经发射了两枚探空火箭;下半年将要发射起飞质量64公斤、有效载荷5公斤、飞行高度86公里的探空火箭;2016年将要实现为中国航天的大型国企提供几十台复合冷却液体火箭的目标。
“由于空间不同高度、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自然现象的差异,各研究机构都想得到这方面的数据,而目前中国空间科学在气动仿真、空间气象环境模型方面的基础数据却很欠缺。原因之一可以说是获取基础科学试验数据的探空火箭一方面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价格昂贵。” “翎客航天”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把探空火箭在市场上批量做扎实。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将用技术成果去实现我们的火箭梦。”吴晓飞充满信心地说。
祝愿所有梦想都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