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阳光下的小小男子汉

2015-06-04 00:00:00    作者:丁小玲 管玮玮    来源:今日高邮

——记“扬州市十佳自强不息好儿童”马正阳

在送桥镇准提村赵庄组,有这样一个少年,他自幼没有父母的爱和呵护,15年来,与奶奶、爷爷相依为命,贫苦的生活磨练让他养成了坚韧不拔、乖巧懂事、勤奋好学的品格,优异的学习成绩让关心、抚养他的爷爷奶奶以及亲人备感欣慰……他就是湖西新区(送桥镇)初级中学初二(3)班的马正阳。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他作为我市优秀儿童代表参加扬州市妇联的评选,被表彰为“扬州市十佳自强不息好儿童”。

5月30日上午,记者在湖西新区宣传科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马正阳家。这天恰逢星期天小正阳休息,写完作业的他正搀扶着中风的爷爷在院子里进行康复训练。只见他一边小心翼翼地扶着爷爷的手臂一步步慢慢走,一边小心地叮嘱爷爷:“爷爷,慢点,注意脚下……”在这个不大的农家小院里,阳光洒在一高一矮的爷孙俩身上,画面是那样和谐与温馨。提起身边的小孙子,马正阳的爷爷马士才一脸骄傲地说:“我们家虽然条件苦,但有这个孝顺的孙子我很知足。”

2000年前后,在外打工的马正阳的爸爸马金国认识了马正阳的母亲,很快,两人便领了结婚证,成为夫妻。2001年,马正阳出生。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原本是值得高兴的事,可幸福来得快走得也快。就在小正阳出生3个月不到,从南京嫁到高邮农村的小正阳的母亲因无法忍受家庭的贫穷和生活上的窘迫,舍下儿子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心爱的妻子离自己而去,马金国非常伤心,也对家庭生活失去了信心,他背上行囊,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就离开了家。从此,小正阳便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将孙子抚养成人,马士才不顾年老体弱,起早贪黑地忙农活,而原本腿有残疾的奶奶胡兰英,也推着小三轮车带上小正阳,来到当地敬老院给老人们做饭,以赚取微薄的生活费。在爷爷、奶奶爱的呵护之下,小正阳一天天成长。

胡兰英告诉记者,尽管从小缺少父母的关心与呵护,但小正阳却比一般的孩子懂事和乐观。五六岁时,他就能帮家人扫地、擦桌子,七八岁时帮爷爷下地干农活。平常走到路上,看见路边有废弃的饮料瓶和纸盒,他都会主动拾起来带回家,给奶奶当废品卖钱。看到别人吃好的、穿好的,他从不主动伸手向家人要。

有一年“六一”儿童节,邻居家一个小孩穿了一件妈妈买的新衣服来找小正阳玩,看到别人穿得漂漂亮亮,自己的孙子则穿着别人的旧衣服,胡兰英非常伤心,摸着孙子的头,眼泪止不住地流。懂事的小正阳则躲在奶奶怀里,轻轻地安慰说:“奶奶,没事,别人给的衣服也挺漂亮的,穿上去挺帅气。”

有一年放暑假,小正阳的姑姑想带着他和自己的女儿一起到上海去玩几天,小正阳拉着姑姑的手说:“姑姑,我不去上海,你能不能把我去上海的钱给我奶奶,让她帮我交学费。”

2013年,因上了年纪再加上长期劳作,家中的顶梁柱马士才不幸中风,瘫痪在床。看到奶奶整日愁眉苦脸,小正阳像个小大人一样,贴着奶奶的耳朵说:“奶奶,你放心,家里还有我呢,我也是小男子汉。”听到孩子的这句贴心话,奶奶说:“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啊!” 而懂事的小正阳此后的表现也果真像个小大人一样。白天休息在家,他经常搀爷爷走路,给爷爷按摩腿,帮他做康复训练;傍晚放学回家,他哪儿也不去,搬个小板凳就伏在爷爷床头,边写作业边给爷爷端茶倒水;晚上,他和奶奶一起给爷爷洗澡,甚至经常在夜里协助奶奶给爷爷换脏衣服。

今年70多岁的杨国英是小正阳家的邻居,也是看着小正阳长大的老人之一。她告诉记者,在她的记忆里,这个懂事的孩子从没有让大人操过心,处处帮助大人,也处处替大人着想。现在周围的许多家长都拿这个孩子做教育自家孩子的典范。

采访中,马正阳就读的送桥初级中学政教处主任宰华平告诉记者,马正阳不仅是懂事和善解人意的好孩子,也是个好学生。在学校里,他非常好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不懂的问题都主动提问,喜爱探索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学习的自觉性也很高,课堂上总是认真记笔记,课后及时加以巩固,并能按时按质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从不让老师操心。在初中学习的三个学期里,他曾获得过六次期中、期末考试一等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不仅如此,在许多同学的眼里,马正阳也很优秀。只要同学学习上遇到难题,他都主动地给予帮助和辅导;同学中谁有困难,他也倾心帮助;尽管自己非常困难,但只要班里发起捐款活动,他都会抽时间去拣废品卖钱。“在班里,只要是马正阳值日的那天,班里的纪律一定非常好,没有抬杠的同学,没有吵闹的场面。因为我们都很佩服他。”同学小明告诉记者,马正阳这种身处逆境却自强不息、奋发图强,还能做到心系班级、心系同学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学生向他学习。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